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原文

宴處重尋舊,淹留怪此身。

是非方背俗,趨向且依仁。

講論青瑤重,文章白日新。

材謀強訓練,機務默經綸。

抱策期寧漢,潛輝豈避秦。

幽扉重蘚跡,永巷絕車轔。

奧域爭先到,夷途約荐臻。

方從三友益,肯顧一瓢貧。

學以充吾志,思期惠爾民。

如何迷要路,未得泛通津。

雖謂神龍屈,寧慚尺蠖伸。

廟堂方致理,岩穴肯遺人。

自顧蓬蒿跡,終非草莽臣。

佇期攜素業,相與奉嚴宸。

執己清成雪,謀邦銳應斤。

力求三代治,追復在昌辰。

詩詞問答

問: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宴處

安居;閒居。《意林》卷一引《韓非子·八奸》:“託宴處之娛,乘醉飽之時,求其所欲,則必聽也。”娛,今本作“虞”。 三國 魏 王粲 《贈處士孫文始》詩:“遷於 荊 楚 ,在 漳 之湄;在 漳 之湄,亦尅宴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鄭絪拜相》:“ 鄭公 歸心釋門,宴處常在禪室。”

安居的地方。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張遵言》:“王曰:‘前殿淺陋,非 四郎 所讌處。’”

淹留

長期逗留;羈留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趨向

事物發展的動向

物價的趨向在上漲

依仁

謂把“仁”作為言行依循的標準。語出《論語·述而》:“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晉書·隱逸傳·龔玄之》:“ 譙國 、 戴逵 、 武陵 、 龔玄之 並高尚其操,依仁遊藝,潔己貞鮮。”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初秋寓懷》詩:“託跡同 吳 燕,依仁似 越 禽。”

講論

(1).講談論議。 漢 班固 《西都賦》:“講論乎六蓺,稽合乎同異。”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學大原上》:“學者有所不知,問而知之,則可否自決,不待講論。” 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三:“講論物價問題時,重讀的當為‘降低生活’。”

(2).說長道短,議論。 明 劉兌 《嬌紅記》:“外人講論,事有兩難,怎么是好?”

青瑤

(1).青玉。 晉 王嘉 《拾遺記·瀛洲》:“﹝ 瀛洲 ﹞有金巒之觀……刻黑玉為烏,以水精為月,青瑤為蟾兔。” 唐 陳標 《焦桐樹》詩:“若使琢磨徽白玉,便來風律軫青瑤。”

(2).青石的美稱。 唐 李益 《入華山訪隱者經仙人石壇》詩:“仙人古石壇,苔遶青瑤局。”

(3).喻碧峰。 宋 楊萬里 《閶門外登溪船》詩之二:“上得船來恰對山,一山頃刻變多般:初堆翠被百千摺,忽拔青瑤三兩竿。”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日新

日日更新。《易·繫辭上》:“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孔穎達 疏:“其德日日增新。”《禮記·大學》:“ 湯 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晉 張華 《勵志詩》:“進德脩業,暉光日新。” 宋 王禹偁 《答張知白書》:“如足下之文實亦鮮得,況可畏之年,日新之業,僕安敢測其涯涘乎?” 鄭觀應 《易言·火器》:“惟火器既日出日新,購用宜慎之又慎。”

訓練

教練、操練兵士,教育學名詞。與教學意義相近。訓練的目的,是使受訓者獲得一項行為方式或技能

訓練新兵

機務

(1) 指機器的操縱、維修、保養等方面的事務

機務段

(2) 機要事務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潛輝

謂掩藏才智。 漢 劉向 《列仙傳·陸通》:“ 接輿 樂道,養性潛輝。”

避秦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後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日不逢人。”

(2).指躲避 * 或戰亂。《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台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於 法 , 朝鮮 並於 日 ,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3).簏名。

永巷

(1).宮中長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於是 范雎 乃得見於離宮,詳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爾雅·釋宮》“宮中衖謂之壼” 邢昺 疏引 三國 魏 王肅 曰:“今後宮稱永巷,是宮內道名也。” 唐 李華 《長門怨》詩:“每憶椒房寵,那堪永巷陰。”《舊唐書·德宗紀論》:“去無名之費,罷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嬪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橫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2).宮中署名。掌管後宮人事,有令、僕射等, 漢武帝 時改為掖庭,有獄監禁宮人。《史記·呂太后本紀》:“ 呂后 最怨 戚夫人 及其子 趙王 ,迺令永巷囚 戚夫人 ,而召 趙王 。”《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使其大婢為僕射,主永巷。”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說蕃》:“ 去 令 昭信 為後,幸姬 陶望卿 為 脩靡夫人 ,主繒帛, 崔脩成 為 貞明夫人 ,主永巷。”參見“ 永巷宮人 ”。

(3).深巷;長巷。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四:“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南唐 李中 《書夏秀才幽居壁》詩:“永巷苔深戶半開,牀頭書劍積塵埃。” 宋 王禹偁 《記馬》:“旁顧適有永巷,修直百餘步。”

奧域

腹地。 唐 王勃 《益州緜竹縣武都山淨惠寺碑》:“ 武都 仙鎮,靈墟奧域。”

爭先

爭著趕在前頭

爭先恐後

荐臻

接連地來到;一再遇到。《墨子·尚同中》:“飄風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國語·楚語下》:“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北史·魏紀三·孝文帝》:“數州災水,飢饉荐臻,致有賣鬻男女者。” 清 陳壽祺 《再與總督汪尚書書》:“ 福州 連歲水潦荐臻,今年晚穫未豐,雜糧大損。”

接連到來;屢次降臨。薦,通“ 洊 ”。《詩·大雅·雲漢》:“天降喪亂,飢饉荐臻。”《漢書·孔光傳》:“如貌、言、視、聽、思失,大中之道不立,則咎徵荐臻,六極屢降。”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唐 自 安 史 以來,兵難荐臻,天子播越,親衛戎柄,皆付大閹。”《明史·王竑傳》:“比年飢饉荐臻,人民重困。”

三友

(1).《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謂益友和損友各有三。後多以指益友。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序:“戲謔而逢規誡,指諷而見師表,益過三友,豈易得哉?” 宋 秦觀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詩:“投閒數訪之,可得三友益。” 明 楊慎 《送謝子佩》詩:“益者來三友,同心得二人。”

(2).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琴、酒、詩。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詩:“欣然得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舉酒,酒罷輒吟詩。”

(3).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月、梅、杖。 宋 陸游 《梅花》詩:“江上梅花吐,山頭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4).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松、竹、梅。俗稱歲寒三友。 宋 辛棄疾 《念奴嬌·贈妓善作墨梅》詞:“松篁佳韻,倩君添作三友。” 清 朱耷 《題三友圖》詩序:“三友,歲寒梅、竹、松也。”

(5).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梅、竹、石。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梅竹石三友》:“今人但知松、竹、梅為三友,莫知梅、竹、石之為三友也。”

(6).指本身與其他二物共為三友。 宋 陸游 《長歌行》:“灶突無煙今又慣,龜蟬與我成三友。” 宋 陸游 《題庵壁》詩:“身並猿鶴為三友,家託煙波作四鄰。” 宋 陸游 《感昔》詩:“身琴腰劍成三友,出 蜀 歸 吳 歷百城。”

一瓢

《論語·雍也》:“賢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 也不改其樂。”後因以喻生活簡單清苦。 宋 王禹偁 《滁上謫居》詩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貧唯一瓢。” 宋 林逋 《寄呈張元禮》詩:“駟馬交遊從此少,一瓢生事不勝空。”參見“ 一簞一瓢 ”。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要路

(1) 重要的道路,主要的通道

(2) 比喻顯要的地位

通津

(1).四通八達之津渡。《梁書·武帝紀上》:“追奔逐北,奄有通津。” 唐 皇甫冉 《西陵寄靈一上人》詩:“ 西陵 遇風處,自古是通津。” 明 邢昉 《雨後山家始見桃花》詩:“閒宜臨淺水,暖欲傍通津。”

(2).喻顯要的職位。 晉 陶潛 《詠三良》:“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 唐 司空圖 《榜下》詩:“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將文字競通津。”

神龍

(1).謂龍。相傳龍變化莫測,故有此稱。《韓詩外傳》卷五:“如神龍變化,斐斐文章,大哉,《關雎》之道也!”《文選·張衡<西京賦>》:“若神龍之變化,章後皇之為貴。” 薛綜 註:“龍出則昇天,潛則泥蟠,故云變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我所仗劍,神龍見授,以誅後伏,以斬不臣。”

(2). 三國 吳 都 建業 正殿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抗 神龍 之華殿,施榮楯而捷獵。” 劉逵 註:“ 神龍 , 建業 正殿名。”

尺蠖

尺蠖蛾的幼蟲,種類很多,是果樹和森林的主要害蟲

廟堂

(1) 廟宇

(2) 指朝廷

致理

猶致治。《資治通鑑·唐文宗開成五年》:“致理之要,在於辯羣臣之邪正。” 唐 路貫 《和元常侍除浙東留題》:“ 謝安 致理逾三載, 黃霸 清聲徹九重。” 明 張居正 《請定面獎廉能儀註疏》:“臣等竊惟致理之道,莫急於安民生。”

岩穴

山洞

雲歸而岩穴暝。——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遺人

(1).劫後倖存者。《後漢書·劉盆子傳》:“時 三輔 大飢,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遺人往往聚為營保,各堅守不下。” 唐 元結 《舂陵行》:“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 宋 曾鞏 《楚澤》詩:“蟲蟲旱氣連年有,寂寂遺人幾戶存。”

(2).猶後裔。 唐 游芳 《橋亭記》:“ 任 , 風 姓之國也,謡俗古遠,其 太昊氏 之遺人。”

(3).遺世之人;隱士。 唐 戴叔倫 《酬袁太祝長卿小湖村山居書懷見寄》詩:“背江居隙地,辭職作遺人。耕鑿資餘力,樵漁逐四鄰。” 宋 曾鞏 《 * 山送南城尉羅君》詩:“上有錦綉百頃之平田,山中遺人耕紫煙。”

(4).改朝換代後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劉須溪》:“他如 閩中 之 謝皋羽 , 徽州 之 胡餘學 , 慈谿 之 黃東發 ,自以中國遺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幾。”

周 代官名。地官之屬。掌管救濟、接待之事。《周禮·地官·遺人》:“掌邦之委積,以待施惠。鄉里之委積,以恤民之囏阨;門關之委積,以養老孤;郊里之委積,以待賓客;野鄙之委積,以待覉旅;縣都之委積,以待凶荒。”《晉書·地理志上》:“遺人則十里有廬,廬有飲食。” 明 唐順之 《鎮江丹徒縣洲田碑記》:“古有遺人,掌客道路委積、賓旅廩餼之奉,其費一出於官。”

自顧

自念;自視。《東觀漢記·和熹鄧後傳》:“太后臨大病,不自顧而念兆民。”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李善 註:“ 鄭玄 《毛詩箋》曰:‘顧,念也。’” 唐 杜甫 《客堂》詩:“臺郎選才俊,自顧亦已極。” 明 劉基 《戰城南》詩:“胡為彼狂不自顧,而與大國爭長雄。”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翱翔蓬蒿之間。”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夢陽 《漢京篇》:“ 霍氏 門前狐夜號, 魏其 池館長蓬蒿。”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3).茼蒿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草莽

(1) 叢生的雜草

零落同草莽。——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2) 偏僻的鄉間;落後愚昧之地

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呂氏春秋·慎行論》

身居草莽

素業

(1).清白的操守。《三國志·魏志·徐邈胡質等傳論》:“ 徐邈 清尚弘通, 胡質 素業貞粹……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晉書·陸納傳》:“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復穢我素業耶!” 唐 劉長卿 《哭陳歙州》詩:“千秋萬古葬平原,素業清風及子孫。”

(2).先世所遺之業。舊時多指儒業。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諸生,家承素業,門無富貴,易農而仕。”《隋書·張煚傳》:“ 周 代公卿,類多武將,唯 羨 以素業自通,甚為當時所重。” 明 高叔嗣 《再調考功作》詩:“惟當尋素業,歸臥守荊柴。” 清 馮班 《鈍吟雜錄·將死之鳴》:“家世素業,不可輒廢。吾家以讀書相傳,業之貴者也。”

(3).猶本業。 魯迅 《墳·堅壁清野主義》:“‘堅壁清野’是兵家言,兵家非我的素業,所以這話不是從兵家得來,乃是從別的書上看來,或社會上聽來的。”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力求

盡最大的努力

我們力求取得一致意見

三代

指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朝代

追復

(1).猶恢復。 唐 元結 《補樂歌》序:“今國家追復 * ,列祠往帝。”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旋坐失守,皆貶責,後追復官職。” 明 文徵明 《沉氏複姓記》:“自吾失姓來,恆懼不得追復其始,以斬先世之澤,貽辱先人。”

(2).指為已故遭貶的大臣復官。《宋史·徽宗紀一》:“己丑,詔追復 文彥博 、 王珪 、 司馬光 、 呂公著 、 呂大防 、 劉摯 等三十三人官。”

昌辰

猶盛世。 唐 劉禹錫 《代慰義陽公主薨表》:“豈意遘茲短歷,奄謝昌辰。”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教坊致語》:“臣等幸覯昌辰,叨塵法部。” 清 錢謙益 《瞿太公墓版文》:“藹藹 瞿公 ,際此昌辰。”

詩詞推薦

  • 野步至近村

    陸游宋代〕耳目康寧手足輕,村墟草市遍經行。孝經章里觀初學,麥飯香中喜太平。婦女相呼同夜績,比鄰竭作事春耕。勿言
  • 寄徐正字夤

    黃滔唐代〕八月月如冰,登樓見姑射。美人隔千里,相思無羽駕。紅蘭裛露衰,誰以流光訝。何當詩一句,同吟祝玄化。
  • 詠霜葉寄皋羽善父

    方鳳宋代〕秋盡吳江道,丹楓樹樹奇。葉為詩者色,霜乃畫之師。望似醉鄉近,疑猶花事遲。停雲俄在念,倚杖未歸時。
    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原文_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祁門駁

    趙公豫宋代〕舟小名為駁,臨河體實輕。捫灘魚貫上,放溜雁行行。雲氣仙山靜,風聲遠樹鳴。時和春又暮,曠覽可娛情。
  • 望花有感

    王令宋代〕春來幾時余不知,但怪日日柳梢好。我嗟無地自種花,常恐東風只生草。誰家有園不可入,時時縱慾信自到。寒梅
  • 雲居相送至下杉莊

    彭汝礪宋代〕莫宿昏初黑,晨裝曉已分。雞啼江上月,犬吠嶺邊雲。好去龐居士,善來洪上人。臨行須一勘,臘後幾時春。
  • 天寧寺聯

    乾隆清代〕琉璃瓶水資功德;纓絡龕雲現吉祥。
  • 山蔬

    釋文珦宋代〕山蔬性有真味性,性食者性不知。老我於空林,自愛園中葵。種蒔舉有法,採擷初無時。置之折腳鐺,燎以枯松枝
  • 郭震唐代〕秋風凜凜月依依,飛過高梧影里時。暗處若教同眾類,世間爭得有人知。
    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原文_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舟次湖口追憶任明府

    李石宋代〕重來又十年,山水故悽然。獨雁仍為旅,雙鳧已作仙。濁流分蜀派,青色聚淮煙。石上罾魚者,猶言縣令賢。
  • 弈棋

    喻良能宋代〕睡餘無俗役,信手一枰間。勝負何須較,神情政欲閒。
    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原文_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淮南送盧端公歸台

    羅隱唐代〕鳳鸞勢逸九霄寬,北去南來任羽翰。朱紱兩參王儉府,繡衣三領杜林官。道從上國曾匡濟,才向牢盆始重難。應笑
  • 釋曉瑩宋代〕寧免鬢毛蒼。
    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原文_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家兄同幀壽容

    釋月澗宋代〕有發兮誰兄,無發兮誰弟。不說道與禪,不談仁與義。澹然相對各成翁,誰管兩朝經亂治。丹青寫出付升彪,大似
  • 頌古二十九首

    釋師體宋代〕鑊湯無冷地,黃河輥底流。金剛難插觜,腦後掛燈毬。
  • 敦煌樂

    楊慎明代〕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夢裡身回雲闕,覺
  • 夢卜求賢(選館題)

    李孫宸明代〕五色卿雲燦陸離,黃麻宣詔出彤墀。天教岩築調商鼎,人識熊車載帝師。玉燭乾坤皇祚永,金甌名姓裔夷知。千秋
  • 十二時·其十

    釋鹹靜宋代〕日入酉,殘霞返照門前柳。無聲一曲牧童歸,背跨牛兒師子吼。
  • 尖檐帽

    張鎡宋代〕落魄青樓倒接䍦,醉花爭插亂紅欹。如今雨墊紛巾角,汝帽尖新卻自宜。
  • 荊門病中寄懷鄉人歐陽侍郎彬

    齊己唐代〕誰會荊州一老夫,夢勞神役憶匡廬。碧雲雁影紛紛去,黃葉蟾聲漸漸無。口淡莫分餐氣味,身羸但覺病肌膚。可憐
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原文_和濟叔兄書齋言志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