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汪文柏的《刺梅園老松行》
全文:
刺梅園中老松樹,三載相思今始遇。
果然奇絕不虛譽,起伏猶龍令我懼。
長身宛蜒走當路,猛爪攫拿如欲捕。
鱗甲渾身不知數,猙獰頭角作吞吐。
噓氣為雲噴為霧,奮鬣直往蒼穹訴。
誰敢攀髯觸其怒,任彼登天復回顧。
山魈木客安能附,空中定有雷霆護。
慈仁虛名落詩賦,欲補十景惟君助。
蒲輪徵辟未必赴,儻逢尊者無恐怖。
引杖降之歸缽去,是龍是松辨其故,具眼人看方不誤。
參考注釋
蒲輪
指用蒲草裹輪的車子。轉動時震動較小。古時常用於封禪或迎接賢士,以示禮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始以蒲輪迎 枚生 ,見 主父 而嘆息。”《漢書·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 魯 申公 。” 顏師古 註:“以蒲裹輪取其安也。” 唐 羅鄴 《費拾遺書堂》詩:“自憐葦帶同 巢 許 ,不駕蒲輪佐 禹 湯 。” 王闓運 《<衡陽縣誌>序》:“ 汪洋 為 楚 大儒,名久愈章,蒲輪寂寞,蘭佩芬芳。”
徵辟
謂徵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稱征,三公以下召之稱辟。《後漢書·儒林傳下·蔡玄》:“學通五經,門徒常千人,其著録者萬六千人,徵辟並不就。” 五代 齊己 《聞沉彬赴吳都請辟》詩:“長訝高眠得穩無,果隨徵辟起江湖。” 金 王若虛 《謬誤雜辨》:“ 謝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劉氏 見家門富貴而 安 獨靜退,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話説自 漢 以前,人才只是舉薦徵辟,故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聞達之科。” 章炳麟 《箴新黨論》:“ 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雖不應徵辟,終不出於浮華競名之域。”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尊者
(1).稱輩分或地位高的人。《禮記·喪服小記》:“養尊者必易服,養卑者否。” 鄭玄 註:“尊謂父兄,卑謂子弟之屬。”《公羊傳·閔公元年》:“《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今 吳 人子弟稍長便不欲人呼其小名,雖尊者亦以行第呼之矣。”
(2).佛教語。梵語“阿梨耶”意譯為尊者、聖者。亦泛指具有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尊者,謂臘高德重,為人所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卻説西方 雙摩訶池 邊有幾個洞天……凡是洞中各有一個尊者在內,做洞主。” 魯迅 《集外集·<痴華鬘>題記》:“尊者造論,雖以正*法為心,譬故事於樹葉,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牽。”
恐怖
(1).感到可怕而畏懼。《六韜·略地》:“城人恐怖,期將必降。”《後漢書·董卓傳》:“帝見 卓 將兵卒至,恐怖涕泣。” 宋 張師正 《括異志·蔡侍禁》:“ 蔡 氏舉族大恐怖,雖白晝不敢正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六郎》:“ 許 初聞甚駭,然親狎既久,不復恐怖。” 聞一多 《最後一次的講演》:“所以他們製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
(2).謂令人畏懼。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詩:“這個島呵!三分恐怖,七分神秘。”
(3).威脅;恫嚇。《公羊傳·莊公三十一年》“威我也” 漢 何休 註:“以威恐怖 魯 也。”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胸懷,乃來家間恐怖婦女為何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鬼無所棲,乃來與我爭屋,時時現惡狀,恐怖小兒女。”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葉紫作<豐收>序》:“這一世界中人,會輕蔑,憎惡,壓迫,恐怖,殺戮別一世界中人。”
汪文柏名句,刺梅園老松行名句
名句推薦
雁入雲霄去,猿從荊刺過
范寅孫《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