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生冬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詩韻·其八》
全文:
何處生冬早,冬生粥廠中。
五城施繼日,百里向如風。
詎止充腸果,還因溫體融。
文王緬發政,先此四民叢。
參考注釋
五城
指五城御史。清時京城內分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
京兆五城不敢專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繼日
連日。 宋 柳永 《古傾杯》詞:「追思往昔年少,繼日恁、把酒聽歌,量金買笑。」《續資治通鑑·宋英宗治平四年》:「 韓琦 、 曾公亮 言:『……本朝自祖宗以來,繼日臨朝,宰臣奏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乾隆名句,生冬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詩韻·其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