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亦應西北流,青蓮語信超群足為千秋之炯鑒

乾隆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十九·杏為梁(刺居處僭也)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十九·杏為梁(刺居處僭也)》

全文:
杏為梁,古有此語殊荒唐。
讀書明理在格物,理之所無未可徒傳,耳食忽焉而不於物詳。
杏之為木孰弗見,其粗不能數圍更無幾丈長。
即偶有一亦鮮三四遇質復脆弱,奚供五架之棟樑。
王維裁為或乃蝸居茅舍耳,詎稱桂為柱與碧砌紅軒之華堂。
即桂亦以其花芳,為柱遠遜松楠之堅剛。
文人比喻之辭無不可,予則事惟務實,於物必求其理之明彰。
或者雕刻為文山節藻梲之類耳,即如盧家玳瑁曾棲海燕雙杏為梁。
履道里之西北隅,雖非杏為梁而桂為柱,亦有十畝之宅五畝之園,屋室琴書酌酒聽歌以為娛。
能保與否雖曰異,為時久暫終莫殊。
憶我巡豫曾經履道里,欲尋白家遺蹟久矣。
其名無杏為梁本意在刺居處僭,開府將軍居弗久,冷眼觀同逆旅店。
魏家雖雲以儉存,待賜官錢贖取則已失之之明驗。
漢水亦應西北流,青蓮語信超群足為千秋之炯鑒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漢水

中國中部的一條河,長江最長支流,發源於陝西南部米倉山,流經陝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漢入長江,全長1532公里

西北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子*宮。”(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超群

超過多數人。多指人的才藝

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那位處於全盛時期超群的羅馬藝術家的形象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炯鑒

亦作“烱鑑”。明顯的鑑戒。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唐紀·玄宗》:“‘此陛下家事’一語,小人濟惡之先資也。 高宗 、 玄宗 ,可為炯鑒。” 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卷上:“自古未有宦官典兵不誤國者。 魚朝恩 、 童貫 ,千古烱鑑。”

亦作“烱鑑”。見“ 炯鑒 ”。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三十九·杏為梁(刺居處僭也)名句

詩詞推薦

漢水亦應西北流,青蓮語信超群足為千秋之炯鑒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