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八月三日作原文

金烏才西下,歸鳥集疏林。

乍見中秋月,弄影清池深。

徘徊倚石欄,閒望抒清吟。

卻憶昨年秋,今夕送知音。

邊陲渺天末,颯沓霜風侵。

撫景懷契闊,躊躇思不禁。

南仲方出車,頡利未生擒。

月明人盡望,壯士秋思沉。

我方宴臥餘,風景聊追尋。

夜深蛩語咽,涼露濕衣襟。

詩詞問答

問:八月三日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八月三日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侵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一

2. 癸丑年八月三日平郡王奉命西征

參考注釋

金烏

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因用為太陽的代稱。 漢 劉楨 《清慮賦》:“玉樹翠葉,上棲金烏。” 唐 李涉 《寄河陽從事楊潛》詩:“金烏欲上海如血,翠色一點 蓬萊 光。” 元 武漢臣 《馮玉蘭》第二折:“看東溟漸升玉兔,早西山墜盡金烏。”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絕句》之二:“燭影搖紅人未散,金烏騰彩已三竿。”

鳥集

群鳥飛集。亦形容像鳥那樣成群聚集到一起。《漢書·韓安國傳》:“今 匈奴 負戎馬足,懷鳥獸心,遷徙鳥集,難得而制。”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鳥集獸屯,然後會圍。”

疏林

亦作“疎林”。1.修剪林木的枝條。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開石通澗,剔柯疏林。”

(2).稀疏的林木。 唐 王昌齡 《途中作》詩:“墜葉吹未曉,疏林月微微。” 明 劉基 《小重山》詞:“城上高樓接海赮,疎林藏不盡欲棲鴉。” 潘漠華 《草野》一:“晨光透過疏林,金黃的,燦爛的,在漠漠的大地上跳舞。”

乍見

(1).忽然看見;猛一見。《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朱熹 集註:“乍,猶忽也。” 北齊 祖珽 《望海》詩:“時看遠鴻度,乍見驚鷗起。” 宋 周邦彥 《留客住》詞:“乍見花紅柳緑,處處林茂。又覩霜籬畔,菊散餘香,看看又還秋暮。” 明 萬壽祺 《昆陵劉大過訪草堂信宿遂別》詩:“乍見忽驚毛髮老,相看獨有雪霜懸。”

(2).初次看見。《小五義》第二六回:“剛到山上,初逢乍見,他就要探探我的學問深淺,才幹如何。”

突然而短暫地出現。 晉 木華 《海賦》:“天吳乍見而髣髴,蝄象暫曉而閃屍。” 唐 吳筠 《廬山雲液泉賦》:“醴泉無源而易涸,丹溜乍見而難挹。”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弄影

謂物動使影子也隨著搖晃或移動。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迭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 宋 張先 《天仙子》詞:“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茅盾 《子夜》十九:“慘黃的太陽在窗前弄影。”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石欄

見“ 石闌乾 ”。

清吟

清美的吟喔;清雅地吟誦。 唐 白居易 《與夢得沽酒且約後期》詩:“閒徵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宋 曾鞏 《芍藥廳》詩:“何如蕭灑山城守,淺酌清吟 濟水 邊。”《鏡花緣》第二回:“如果消閒,趁此六出紛霏之際,我們雖不必學人間暖閣圍爐那些俗態,何妨清吟聯句,遣此長宵?”

昨年

去年。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即如昨年,皇上以虜賊內犯,特勑廷臣,集議防虜之策。” 魯迅 《集外集拾遺·今春的兩種感想》:“昨年 東北 事變詳情我一點不知道。”

今夕

今晚;當晚。 晉 左思 《蜀都賦》:“樂飲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韓愈 《玩月喜張十八員外以王六秘書至》詩:“況當今夕圓,又以嘉客隨。” 郭沫若 《落葉》:“風雨瀟瀟著的今夕。”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邊陲

邊疆

天末

天的盡頭。指極遠的地方。 漢 張衡 《東京賦》:“眇天末以遠期,規萬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故人天末不見,使我思華年。” 葉聖陶 《夜》:“狗吠聲同汽車的嗚嗚聲遠得幾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邊。”

颯沓

(1).紛繁、眾多貌。《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魚貫鳬躍,颯沓鱗萃。” 李周翰 註:“颯沓鱗萃,言多也。”

(2).盤旋貌。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颯沓矜顧,遷延遲暮。” 唐 李白 《上雲樂》詩:“淋漓颯沓,進退成行。” 明 唐順之 《從軍行送呂兵曹募兵遼海》:“飛沙颯沓迷亭障,組練繽紛皆北向。”

(3).迅疾貌。 漢 應瑒 《西狩賦》:“按轡清途,颯沓風翔。屬車轇轕,羽騎騰驤。” 唐 李白 《俠客行》:“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清 錢謙益 《己卯除夕偕孟陽守歲崇德郁振公吳可黃二先輩俱集》詩:“流光颯沓將過客,世事朦朧欲曙天。”

(4).象聲詞。 南朝 齊 謝朓 《和劉西曹<望海台>》:“差池遠鴈沒,颯沓群鳬驚。” 明 袁宗道 《葛醫序》:“然每寒暑之夜,聞馬蹄颯沓,問之則紫襴客也。” 清 徐士俊 《汪十四傳》:“箭聲颯沓來。”

霜風

(1).刺骨寒風。 北周 庾信 《衛王贈桑落酒奉答》詩:“霜風亂飄葉,寒水細澄沙。”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三折:“斷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風淅淅, 渭城 邊煙雨霏霏。”

(2).指嚴明的風紀。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風,教義窮於足跡。”

撫景

對景;覽景。 元 陳旅 《題米元暉溧陽溪山圖》詩:“撫景正若此,別離嗟願違。” 明 文徵明 《過孫文貴不在對庭中新竹》詩:“未妨酬對寡,撫景自徘徊。”《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撫景傷心,托物喻意。”

契闊

久別的情懷

死生契闊。——《詩·邶風·擊鼓》

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後漢書·范冉傳》

躊躇

(1) 猶豫不決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三國演義》

(2) 思量,考慮

他兩個眉來眼去,不由我暗暗躊躇,似這般啞謎兒怎猜做?——元· 關漢卿《魯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躊躇。——宋玉《九辯》

(4) 得意的樣子

躊躇滿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躊躇。——張養浩《山坡羊》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來

不禁不由

出車

駕車出外

頡利

(1). 唐 代 * 可汗,姓 阿史那 氏,名 咄苾 。 唐 皇甫松 《怨回紇歌》:“收兵 頡利 國,飲馬 胡蘆河 。”

(2).借指少數民族首領。 宋 楊萬里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之十:“早箇使君歸鼎軸,為禽 頡利 繫單于。” 明 梁有譽 《燕京感懷》詩:“擬擒 頡利 先開幕,欲拜 嫖姚 更築壇。”

生擒

活著捉住

生擒逃犯

明人

(1).明白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只要存了心,何時非報恩之時,何地非報恩之地,明人還要細説么?” 海默 《從城裡來的姑娘》:“可來了救命的明人了,你說這筆款到底該記在貸方,還是記在借方的賬上呢?”

(2).指 明 代人。 巴金 《沉落集·沉落》:“我最近買了一部很好的 明 人小品。”

(3).指心地光明的人。參見“ 明人不做暗事 ”。

壯士

勇士,心雄膽壯的人;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

壯士十年歸。——《樂府麻集·木蘭詩》

壯士不死。——《史記·陳涉世家》

田橫齊之壯士。——《資治通鑑》

壯士從之。——《資治通鑑·唐紀》

秋思

秋日寂寞淒涼的思緒。 唐 沉佺期 《古歌》:“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 宋 蘇轍 《次韻徐正權謝示閔子廟記及惠紙》:“西溪秋思日盈牋,幕府拘愁學久騫。” 明 高啟 《謝陳山人贈其故弟長司所畫山水》詩:“滿空雲凍動秋思,飛泉落日何蕭騷。” 周詠 《秋懷並留別湘中諸友》詩之八:“湖海蹉跎感歲華,滿腔秋思繫蒹葭。”

風景

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

風景秀麗

追尋

追蹤查尋

茫茫人海,蹤跡難追尋

夜深

猶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漢中王》詩:“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 唐 戴叔倫 《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詩:“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時分,還有人苦功讀書,實為可敬。”

蛩語

蟋蟀鳴叫聲。 唐 周賀 《送石協律歸吳》詩:“夜隨浄渚離蛩語,早過寒潮背井行。” 元 范梈 《貴州》詩:“蛩語通支柱,蛛絲映捲簾。” 清 陳維崧 《泛清波摘遍·立秋日憺園塔影軒作》詞:“暗惆悵,蛩語乍親枕函,砧韻漸生門巷。”

衣襟

衣服當胸前的部分

詩詞推薦

八月三日作原文_八月三日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