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慍薰風拂面涼,藕花極目送清香
張毣 《題東湖二首(原註:有碑在堂壁上。)·其一》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毣的《題東湖二首(原註:有碑在堂壁上。)·其一》
全文:
解慍薰風拂面涼,藕花極目送清香。
三千宮女青羅蓋,都作酡顏酒暈妝。
參考注釋
解慍
消除怨怒。語出《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 舜 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唐 張九齡 《恩賜樂遊園宴應制》詩:“晞陽人似露,解慍物從風。” 清 袁枚 《答某明府書》:“足下解慍處甚多,其速往可也。” 何啟 胡禮恆 《新政論議》:“公平布則郅治可期,有阜財解慍之風,無敢怒難言之隱也。”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藕花
荷花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宋· 李清照《漱玉詞·如夢令》
目送
用目光送別離去的人或物
清香
清淡的香味
則有荷葉之清香。——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張毣名句,題東湖二首(原註:有碑在堂壁上。)·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解慍薰風拂面涼,藕花極目送清香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