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解慍薰風拂面涼,藕花極目送清香。
三千宮女青羅蓋,都作酡顏酒暈妝。
詩詞問答
問:《題東湖二首(原註:有碑在堂壁上。)·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張毣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陽韻
2. 原註:有碑在堂壁上。
參考注釋
解慍
消除怨怒。語出《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 舜 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唐 張九齡 《恩賜樂遊園宴應制》詩:“晞陽人似露,解慍物從風。” 清 袁枚 《答某明府書》:“足下解慍處甚多,其速往可也。” 何啟 胡禮恆 《新政論議》:“公平布則郅治可期,有阜財解慍之風,無敢怒難言之隱也。”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藕花
荷花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宋· 李清照《漱玉詞·如夢令》
目送
用目光送別離去的人或物
清香
清淡的香味
則有荷葉之清香。——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宮女
在皇宮中服役的女子
青羅
(1).青色絲織物。《隋書·禮儀志七》:“青衣,青羅為之,制與鞠衣同。” 郭沫若 《瓶》詩之一:“她那蜀錦的上衣,青羅的短裙……這些都還在我如鏡的腦中馳騁。”
(2).喻曲折環繞的碧水。 宋 孔武仲 《炭步港觀螢》詩:“ 九華 之南蘆葦長,流螢夕起不計雙。爛如神仙珠玉闕,青羅掩映千明缸。” 宋 劉弇 《清真觀齋軒》詩:“矗橚曉聲來雜珮,漣漪春脈漲青羅。” 宋 范成大 《賀樂丈先生南郭新居》詩:“卜遷不我遐,一水明青羅。”
酡顏
飲酒臉紅的樣子。亦泛指臉紅
酒暈妝
唐 代婦女的一種面妝。 唐 宇文士及 《妝檯記》:“美人妝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調勻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 明 焦竑 《焦氏類林·冠服》引此文作“酒暈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