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宋端石綬帶硯歌》
全文:
端溪之石潤溪瀨,誰鑿為硯刻綬帶。
蓋不出乎熱中流,寓意乃在不言外。
鐵崖改綬以為壽,欲藉硯田永年久。
大明鐃歌鼓吹曲,亦曾用此摛詞否。
為壽榮乎抑辱乎,龍賓有識慚斯徒。
參考注釋
大明
(1).指日。《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 宋 文天祥 《發陵州》詩:“大明朝東出,皎月正在天。”
(2).指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詩:“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3).泛指日、月。《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註:“日、月也。”
(4).指君主。《魏書·張袞傳》:“今大明臨朝,澤及行葦,國富兵強,能言率職。”
鐃歌
(1).軍中樂歌。傳說 黃帝 、 岐伯 所作。 漢 樂府中屬鼓吹曲。馬上奏之,用以激勵士氣。也用於大駕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凱班師。 南朝 宋 何承天 《朱路篇》:“三軍且莫喧,聽我奏鐃歌。”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鐃歌列騎吹,颯沓引公卿。”
(2).泛指軍歌。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譚笑青萍歸路遠,清笳萬里和鐃歌。” 清 方文 《偕蔣穆之登金山懷龍友先生》詩:“曾上 江 樓閲水師,鐃歌鼓吹譜新詞。” 曹亞伯 《武昌起義》:“擇日出師,當天誓眾。鐃歌初唱, 漢 幟齊張。”
(3).指凱歌。 清 汪廷訥 《種玉記·夷江》:“指日功成齊奏凱,大家拍馬聽鐃歌。” 清 趙翼 《從軍征緬甸》詩:“傳語健兒休笑我,凱旋時節要鐃歌。” 陳毅 《水調歌頭·四游良口》詞:“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廠房發電,軋軋奏鐃歌。”
鼓吹曲
樂府歌曲名。古樂中有鼓吹樂,用鼓、鉦、簫、笳等樂器合奏,歷代鼓吹樂多有歌辭配合。《樂府詩集·鼓吹曲辭》 宋 郭茂倩 題解:“鼓吹曲,一曰短簫鐃歌。”
摛詞
見“ 摛辭 ”。
乾隆名句,宋端石綬帶硯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