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漸逵的《南華十詠·其二》
全文:
天開梵劫啟傳燈,靈境從來有廢興。
共說鑒師為六祖,信知智藥亦神僧。
參考注釋
天開
超越常規的活動, 煥發、奔放
異想天開
傳燈
亦作“ 傳鐙 ”。1.佛家指傳法。佛法猶如明燈,能破除迷暗,故稱。 唐 崔顥 《贈懷一上人》詩:“傳燈遍都邑,杖錫游王公。”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傳鐙已悟無為理,濡露猶懷罔極情。” 五代 李中 《貽毘陵正勤禪院奉長老》詩:“願作傳燈者,忘言學浄名。” 清 薛雪 《一瓢詩話》:“ 杜 詩云:‘毫髮無遺恨,波瀾獨老成’,最為詩家傳燈衣鉢。”
(2).指佛像前或人將死時腳後的長明燈。 唐 杜甫 《望牛頭寺》詩:“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仇兆鰲 註:“ 趙 曰:‘此長明燈也,借傳燈言之。’”《紅樓夢》第十四回:“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應佛僧正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 閻君 ,拘都鬼,延請 地藏王 ,開金橋,引幢旛。” 王闓運 《衡州西禪寺碑》:“見傳燈之欲滅,感大宅之先壞。”
靈境
(1).莊嚴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 南朝 梁簡文帝 《神山寺碑》序:“雖鐵界銅圍,如影如約,補石擎金,隨生焰滅。獨有 鷲岳 靈境,浄土不燒,螺髻金質,聲聞難覩。” 唐 白居易 《沃洲山禪院記》:“自 齊 至 唐 ,茲山濅荒,靈境寂寥,罕有人游。” 宋 蘇軾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或雲靈境歸賢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明 楊慎 《游靈泉寺》詩:“泉臺埋玉樹,靈境閟仙音。” 清 魏源 《華山詩》之二:“出山意已移,靈境渺天北。”
(2).泛指風景名勝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游山>》:“靈境信淹留,賞心非徒設。” 唐 柳宗元 《界圍岩水簾》詩:“靈境不可狀,鬼工諒難求。”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呵呵,寥寂莊嚴的靈境,這般地雄渾、坦蕩、清明!”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廢興
(1).盛衰;興亡。《孟子·離婁上》:“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漢書·董仲舒傳》:“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亂廢興在於己。” 清 洪昇 《京東雜感》詩:“遠望窮高下,孤懷感廢興。” 葉*劍*英 《八十抒懷》詩:“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
(2).指官吏的晉升和黜退。《周禮·地官·遂大夫》:“凡為邑者,以四達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
王漸逵名句,南華十詠·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