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延春閣得句原文
層甍迥出宮城巔,皇州俯視街巷填。
百年都會太平世,富而教之何有焉。
持盈保泰在虛受,明目達聰洞開牖。
春滿人心物色間,豈容高閣自享帚。
詩詞問答
問:登延春閣得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延春閣得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二
參考注釋
層甍
指高樓的屋脊。《文選·江淹<雜體詩·苦雨>》:“水鸛巢層甍,山雲潤柱礎。” 張銑 註:“層,高也;甍,屋棟木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凡諸宮殿門臺隅雉,皆加觀榭,層甍反宇,飛檐拂雲。” 宋 朱熹 《觀黃德美延平春望兩圖為賦》詩:“層甍麗西崖,朝旦羣峯碧。”
迥出
亦作“逈出”。1.高聳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詩:“ 巫山 高不窮,逈出 荊門 中。”《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眾見飛橋逈出,崩騰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 岷 峨 迥出天連雪,棧閣平臨馬度雲。”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子陽 詩奇句清拔, 謝朓 常嗟頌之。 洪 雖無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詞音清亮,逈出一時,儕輩翕然推服。”
(3).高出;超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劉長卿 體物情深,工於鑄意,其勝處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陳鱣 《對策》卷五:“今觀 蕡 ( 唐 劉蕡 )策,力攻藩鎮之強,痛斥閹寺之禍,勁氣直節,凜凜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宮城
圍繞帝王或侯國宮室院落的城垣。《漢書·燕剌王劉旦傳》:“大風壞宮城樓,折拔樹木。”《晉書·荀奕傳》:“時將繕宮城,尚書符下 陳留王 ,使出城夫。” 唐 韓愈 《河南府同官記》:“留守之官居禁省中,歲時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於宮城門外而衙之。”《宋史·職官志六》:“皇城司幹當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內侍都知、押班充。掌宮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廬宿衞之事,宮門啟閉之節,皆隸焉。” 元 虞集 《春雲》詩:“春雲漠漠度宮城,樓雪初融水未生。”
皇州
帝都;京城。 南朝 宋 鮑照 《侍宴覆舟山》詩之二:“繁霜飛玉闥,愛景麗皇州。” 唐 岑參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前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低拂往來冠蓋,朦朧春色滿皇州。” 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鶯花三月盛皇州,錦帆隨波出御溝。”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二八:“崇臺高拱壯皇州,龍眼南窺旺氣收。”
俯視
(1) 從高處往下看
從窗戶可以俯視下面的院子
(2) 從高處或居高臨下的地方向下看
靜靜地俯視他們下面的如畫美景
街巷
街道里巷。《史記·平準書》:“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閒成羣,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 晉 陸機 《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紛漠漠。”《宋史·儀衛志二》:“凡街巷寬闊處,儀衛並依新圖排列。” 張恨水 《夜深沉》第二三回:“在街巷上層布滿了煙霧。”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都會
都市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持盈保泰
謂處在極盛時要謙遜謹慎以保持平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舒梁阿三公遠見》:“今雖府庫充盛,然乞皇上以節儉為要,慎勿興土木之功,黷武之師,以為持盈保泰之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設稍感激知遇,持盈保泰,移其封殖自利之謀,以協贊軍國。其功名福澤,豈在 郭汾陽 下。”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三篇:“同時,他自己的官階也已經達到了應該持盈保泰的時候了。”參見“ 持盈 ”。
虛受
(1).虛心接受。語本《易·鹹》:“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孔穎達 疏:“君子以虛受人者,君子法此《鹹》卦,下山上澤,故能空虛其懷,不自有實,受納於物,無所棄遺。” 南朝 梁 沉約 《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詩之二:“義重師匡,業貴虛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規諫》:“﹝ 張玄素 謂 太宗 曰:﹞臣觀自古已來,未有如 隋 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於上,臣弼違於下,豈至於此。” 宋 范仲淹 《從諫如流賦》:“所以明虛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雖濡首而何傷;補袞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謂無德才而接受官位。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尸祿。”
明目達聰
指當權者多方觀察民情,廣泛聽取意見。語本《書·舜典》:“明四目,達四聰”。 孔 傳:“廣視聽於四方,使天下無壅塞”。 唐 陸贄 《冬至大禮大赦制》:“夫明目達聰,務廣聞見。” 宋 李綱 《論淮西軍變札子》:“ 堯 舜 之世,任賢勿貳,任欲專也;明目達聰,聽欲廣也。” 清 洪昇 《長生殿·獻飯》:“斟量,明目達聰,原是為君的理當察訪。”
洞開
(門窗等)敞開;大開
門戶洞開
春滿
春濃;春意瀰漫。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宮室》:“翫奇花之春滿,摘甘實於夏成。” 唐 張說 《奉酬韋祭酒》詩:“春滿汀色媚,景斜嵐氣侵。”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標準去訪求
乃令以物色訪之。——《後漢書·嚴光傳》
物色人才
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 瞅見;看到
免親友物色
(4) 風物;景色
(5) 各種物品
高閣
(1) 高度較大的閣樓
(2) 用以貯藏存放書、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閣)
享帚
見“ 享帚自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