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吳士瑋的《過景福庵》
全文:
旅中嫌久病,行藥到禪關。
日落常歸鳥,雲閒不蔽山。
塵勞無念了,般若即時還。
兀坐忘身世,青天度白鷳。
參考注釋
塵勞
(1).佛教徒謂世俗事務的煩惱。《無量壽經》卷上:“散諸塵勞,壞諸欲塹。” 南朝 梁 蕭統 《同泰僧正講》詩:“何因動飛轡,暫使塵勞輕。” 明 李贄 《復陶石簣書》:“此觀世音菩薩與我此地,賞我此等人,故我得斷此塵勞,為今日安樂自在漢耳。”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有境相應行心,有非境不相應行心;若廣分別言,則有八萬四千塵勞,皆起一心。”
(2).泛指事務勞累或旅途勞累。 前蜀 李珣 《漁父歌》之三:“終日醉,絶塵勞,曾見 錢塘 八月濤。” 宋 秦觀 《滿庭芳》詞之二:“飲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誰聽。” 郭沫若 《<屈原>與<厘雅王>》:“他是和你一樣從 香港 回來的,在極端的險厄之後,塵勞未定,便委屈他來擔任了這一次的苦役。”
無念
(1).猶言勿忘,不要忘記。《詩·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毛 傳:“無念,念也。” 馬瑞辰 通釋:“傳以‘無’為語詞,但據《爾雅·釋訓》:‘勿念,勿忘也。’……《孝經》釋文引 鄭 註:‘無念,無忘也。’”
(2).佛教語。謂無妄念。 唐 白居易 《對小潭寄遠上人》詩:“借問不流水,何如無念心。” 唐 白居易 《晚起》詩:“北闕停朝簿,西方入社名,惟吟一句偈,無念是無生。”
般若
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即時
當下;立刻。《東觀漢記·和熹鄧後傳》:“宮人盜者,即時首服。” 宋 楊萬里 《怪菌歌》:“數莖枯菌破土膏,即時便與人般高。”《紅樓夢》第五二回:“ 寳玉 點頭,即時換了衣裳。” 王統照 《山道之側》:“越過 京綏路 軌道,向東北行去,即時入了山里。”
吳士瑋名句,過景福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