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韻答少司空張元中座主原文
老臣憂國豈求憐,閉戶經時獨黯然。
欲乞閒身三畝宅,曾叨廉吏大官筵。
於人何意同公瑾,過客無心訪仲連。
積雪門深留命酒,還從函丈貺高篇。
詩詞問答
問:步韻答少司空張元中座主的作者是誰?答:何吾騶
問:步韻答少司空張元中座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步韻答少司空張元中座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老臣
(1) 老年人對君主或他人的謙稱
老臣病足。——《戰國策·趙策》
(2) 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憂國
為國事而憂勞。《戰國策·齊策四》:“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朝廷無至忠憂國之臣,不惜傷損威重。” 清 錢謙益 《董應舉授中大夫制》:“為國以得人為急,人臣以憂國為先。”
閉戶
指人不預外事,刻苦讀書。《文選·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閉戶自精,開卷獨得。” 李善 注引《楚國先賢傳》:“ 孫敬 入學,閉戶牖,精力過人,太學謂曰‘閉戶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傳》:“下帷閉戶,投斧懸樑。” 清 張穆 《與陳頌南書》:“竊見先生年來日以招呼名士為事,苟有聞於世,必宛轉引為同類,從無閉戶自精、讀書味道之時。”
經時
歷久。 漢 蔡邕 《述行賦》:“余有行於 京洛 兮,遘淫雨之經時。” 晉 葛洪 《抱朴子·省煩》:“晝夜修習,廢寢與食,經時學之,一日試之。” 唐 權德輿 《玉台體》之九:“莫作經時別,西鄰是 宋 家。”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十七:“欣欣舉家喜,稍慰經時勤。”
黯然
(1) 陰暗的樣子
工地上千萬盞電燈光芒四射,連天上的星月也黯然失色
(2) 心神沮喪的樣子
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於淚下。——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三畝宅
《淮南子·原道訓》:“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畝之宅也。”後以“三畝宅”指棲身之地。 唐 王維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詩:“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 宋 蘇軾 《次荊公韻》之三:“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君已覺十年遲。”
廉吏
清廉守正的官吏
大官
(1) 職位高的官
(2) 古時對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男子的尊稱
李大官不知,這時西去一里有餘,乃是 定山堡內 段家莊。——《水滸傳》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過客
過路的人
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韓非子·五蠹》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仲連
戰國 時 齊 人 魯仲連 。喜為人排難解紛,高蹈不仕。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劉生 之辯,未若 田氏 ,今之 仲連 ,求之不難。”《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之一》:“ 弘高 犒 晉 師, 仲連 卻 秦 軍。” 李善 注引《史記》:“ 魯仲連 , 齊 人也。 趙 孝成王 時, 秦 使 白起 圍 趙 , 魏王 使將軍 新垣衍 説 趙 ,尊 秦昭王 為帝, 仲連 責而歸之。 新垣衍 起,再拜請出, 秦 將聞之,為卻十五里。”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顏延年》詩:“ 長卿 冠 華陽 , 仲連 擅海陰。”
積雪
(1).堆積如雪;堆積起來的雪。《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 王逸 註:“言己乘船,遭天盛寒,舉其櫂楫,斲斫冰凍,紛然如積雪。”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五:“ 袁安 困積雪,邈然不可乾。”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詩:“荒林藏積雪,亂石起驚湍。” 宋 徐鉉 《木蘭賦》:“伊庭中之奇樹,有木蘭之可悅。外爛爛以凝紫,內英英而積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積雪未化。”
(2).積久下雪。《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始晴,廳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
留命
猶延年,長命。 唐 李商隱 《海上》詩:“直遣 * 與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函丈
亦作“ 函杖 ”。1.《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 鄭玄 註:“謂講問之客也。函,猶容也,講問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原謂講學者與聽講者坐席之間相距一丈。後用以指:講學的坐席。《隋書·煬帝紀上》:“自時厥後,軍國多虞,雖復黌宇時建,示同愛禮,函丈或陳,殆為虛器。” 宋 陸游 《齋中雜興》詩之一:“成童入鄉校,諸老席函丈。” 清 納蘭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牓發之日,隨諸生後端拜堂下,仰瞻風采,心神肅然。既而屢賜延接,引之函丈之側。”
(2).對前輩學者或老師的敬稱。 宋 陸游 《江西到任謝史丞相啟》:“早親函丈,偶竊緒餘,曾未免於鄉人,乃見待以國士。” 金 王若虛 《跋王進之墨本<孝經>》:“吾友 王進之 得其墨本而寶蓄之,仍圖函丈之像,以冠其首。” 明 徐渭 《答龍溪師書》:“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清 顧炎武 《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詩:“函杖天涯遠,杓衡歲序移。無繇承問訊,祗益嘆差池。” 子虛子 《湘事記》:“九月十四日 芝祥 來電曰:‘ 瀏陽 劉蔚廬 夫子函丈:千里一堂,並告 組庵 。’”
高篇
對人詩文的美稱。 宋 韓維 《覽梅聖俞詩編》詩:“高篇屢雲闋,遠思殊未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