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賀曹長公中丞次公大參同拜誥命(代)》
全文:
名家鍾帝里,才子繼高陽。
燕翼詒謀遠,蟬聯奕世昌。
驊騮看獨步,鴻雁喜同翔。
報國心應赤,匡時鬢未蒼。
風雲遭盛際,雨露沐恩光。
建節將堯命,分麾奠禹疆。
兄迎蒼水使,弟鎮黑山羌。
禮樂臨軒送,旌旗載道揚。
車邊馴瑞雉,冠上指神羊。
避路瞻驄馬,儀庭睹鳳凰。
家聲萬石侶,國論二難方。
棠棣連枝茂,塤篪嗣響長。
登賢超峻秩,命德耀宸章。
盛美侈三代,薰和藹一堂。
琅函流御墨,錦軸噴天香。
五色絲綸擁,千年琬琰藏。
奎文騰宇宙,風采動岩廊。
錫類恩踰渥,移忠願已償。
鴻名方赫奕,鳳藻日輝煌。
富貴當如此,歡娛尚未央。
騫飛誠自許,感激總非常。
天路牽騏驥,雲台引棟樑。
回遷翼元聖,入拜佇惟良。
參考注釋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臨軒
(1).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間近檐處兩邊有檻楯,如車之軒,故稱。《後漢書·黨錮傳·李膺》:“ 讓 訴寃於帝,詔 膺 入殿,御親臨軒,詰以不先請便加誅辟之意。” 唐 王維 《少年行》之四:“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 明光宮 。”《清史稿·禮志九》:“ 乾隆 十四年,定命將儀三:一曰授敕印,經略大將軍出師,皇帝臨軒頒給。”
(2).在窗前。軒,窗檻。 唐 元稹 《鶯鶯傳》:“ 張生 臨軒獨寢,忽有人覺之。”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公既去,而執拂者臨軒指吏曰:‘問去者處士第幾?住何處?’”
旌旗
旗幟
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上建旌旗。——《資治通鑑》
鐘鼓旌旗。——宋· 蘇軾《教戰守》
遍地旌旗。——《廣東軍務記》
旌旗蔽日
載道
(1).表達一定的思想、道理。 宋 周敦頤 《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 明 宋濂 《文原》:“世之論文者有二:曰載道,曰紀事。”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祇受失言之愆,致毀載道之器。”
(2).滿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禮部官房》:“每出則鶉衣載道,擁轎叫呼。”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鄒廣文效忠圖》:“諭令百姓識認領歸,一時歡呼聲載道。”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三篇:“謂 神宗 以水旱偏災,流民載道,冀‘旌沉抑之人才’以祈福利。”
王弘誨名句,賀曹長公中丞次公大參同拜誥命(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