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應真渡海歌題宋綠端石硯》
全文:
宋綠端石刻蘭亭,題之不啻已三四。
茲硯別體圖應真,大海湯湯渡以戲。
騎鯨御虎各盡熊,天龍修羅肅環侍。
神通變現莫可窮,諸上人漠如無意。
作者想達聲聞乘,不然何以措神思。
回視羲之臨墨池,小矣悲夫寓文字。
參考注釋
騎鯨
(1).亦作“ 騎京魚 ”。《文選·揚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 李善 註:“京魚,大魚也,字或為鯨。鯨亦大魚也。”後因以比喻隱遁或遊仙。 宋 晁補之 《少年游·次季良韻》詞:“它日騎鯨,尚憐迷路,與問眾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六:“清興無涯騰八表,騎鯨踏破赤城霞。” 明 張煌言 《沉彤庵閣學艤舟南日山》詩:“袖歸當有支機石,豈遂騎鯨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詩:“側聞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雲霄晝下鹿, 東海 遠騎鯨。”
(2).亦作“ 騎鯨魚 ”、“ 騎長鯨 ”。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 禹穴 見 李白 ” 清 仇兆鰲 註:“南尋句,一作‘若逢 李白 騎鯨魚’。按:騎鯨魚,出《羽獵賦》。俗傳 太白 醉騎鯨魚,溺死 潯陽 ,皆緣此句而附會之耳。”後用為詠 李白 之典。 宋 陸游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鯨。” 金 李端甫 《太白扇頭》詩:“巖冰澗雪 謫仙 才,碧海騎鯨望不回。” 明 李東陽 《李太白》詩:“人間未有飛騰地,老去騎鯨卻上天。”
天龍
(1).天上的龍。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葉公 子高 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中有不死庭,天龍盡四向。”
(2).佛教語。謂諸天與龍神。《法華經·序品》:“天龍恭敬,不以為喜。”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 靈山 在,八部天龍禮我言。”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經》卷上:“三名天龍,四名天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縣 境。產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術雕刻史上有價值的傑作。
(5).蜈蚣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虫部·蜈蚣》。
修羅
梵語Asura的譯音,“ 阿修羅 ”的省稱。意譯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 印度 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住在海底,常與天神戰鬥。佛教採用其名,把它列為天龍八部之一,又列為輪迴六道之一。 唐 呂岩 《敲爻歌》:“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 明 屠隆 《曇花記·西來遇魔》:“生平慾怒逞豪雄,貌似修羅氣吐虹。” 清 趙翼 《擬老杜諸將之作》詩:“總為修羅能障日,遷延釀禍至今貽。”
環侍
(1).猶叢立。 唐 杜牧 《晚晴賦》:“竹林外裹兮,十萬丈夫,甲刃樅樅,密陣而環侍。” 宋 蔡襄 《慈竹賦》:“豈有懷於本根兮,何千竿蓊然而環侍。”
(2).圍繞陪侍。 宋 洪邁 《夷堅三志辛·張淵侍妾》:“嘗盛具延客,﹝侍妾﹞皆環侍執樂。” 元 劉將孫 《高楚芳墓志銘》:“坐於庭,書聲琅然;息於館,諸少環侍。”
乾隆名句,應真渡海歌題宋綠端石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