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祿的《滿江紅·其十·顧庵有再柬西樵兼懷京洛故人之作,再用前韻奉酬並懷公㦷周量諸子》
全文:
露濕幽蘭,西泠畔、浮堤波漲。
行歌去、聲傳金石,原思非恙。
老友披襟雲水際,舊遊回首煙霄上。
自歸來、懶作洛中書,心相餉。
玉河暖,微風漾。
宮柳碧,新鶯唱。
可相攜還往,同消春釀。
諸子勉籌前席箸,野夫好植耘田杖。
任人驚、湖海氣難除,元龍狀。
參考注釋
老友
(1).相交多年的朋友。《宋史·儒林傳四·蔡元定》:“﹝ 元定 ﹞聞 朱熹 名,往師之。 熹 叩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之列。’”《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的老友到了。” 郁達夫 《遲桂花》:“是因為這一次的結婚,我才進城裡去買東西,才發見了多年不見的你這老友的存在。”
(2). 明 代士大夫對已考中秀才的儒學生員的稱呼。《儒林外史》第二回:“原來 明 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進了學,不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
披襟
(1).敝開衣襟。多喻舒暢心懷。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 宋 張景星 《秋日白鷺亭》詩:“開樽屏絲竹,披襟向蕭籟。” 清 杜岕 《張大育頭陀抱琴來同孟新聽彈》詩:“一曲《塗山操》,披襟此日過。”
(2).指衣衫破爛,把衣襟拖掛下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壯丁們在每一個人身上穿著一件衛生衣……大框小洞,帶片披襟,甚至有的一邊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猶披心。謂推誠相與。《晉書·周顗傳》:“ 伯仁 總角於東宮相遇,一面披襟,便許之三事,何圖不幸自貽王法。”《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與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琚》詩:“入幕知 孫楚 ,披襟得 鄭僑 。” 清 陳盟 《與親友話舊》詩:“所願故鄉歸有路,披襟重話再生歡。”
水際
水邊。《魏書·崔楷傳》:“臣既鄉居水際,目睹荒殘,每思 鄭 白 ,屢想 王 李 。” 宋 楊萬里 《跋尤延之山水兩軸》詩之一:“水際蘆青荷葉黃,霜前木落蓼花香。” 金 任詢 《濟南黃台》詩之二:“柴扉水際晝還扃,落日城頭晚更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水際無洞,其深入之竅當潛伏水底耳。”
舊遊
從前遊玩過
重歷舊遊令我思緒萬千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煙霄
亦作“煙霄”。1.雲霄。 唐 陳子昂 《春日登金華觀》詩:“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 宋 陸游 《蓬萊行》:“山峭插雲海,樓高入煙霄。” 明 李東陽 《楚觀樓記》:“聲之發於此者,必能超塵壒而出煙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處。 唐 皇甫曾 《贈鑒上人》詩:“律儀傳教誘,僧臘老煙霄。”
(3).喻顯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懷呈朝中親友》詩:“詞賦擅名來已久,煙霄得路去何遲?” 唐 黃滔 《陳皇后因賦復寵賦》:“已為無雨之期,空懸夢寐;終自凌雲之製,能致煙霄。” 金 元好問 《感興》詩:“倚梯從昔望煙霄,七葉何人竟珥貂。”
王士祿名句,滿江紅·其十·顧庵有再柬西樵兼懷京洛故人之作,再用前韻奉酬並懷公㦷周量諸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