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名勘破皆身外,但保吾心養太和

江源留別陳德章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江源的《留別陳德章》

全文:
上谷迢迢我復過,深情無奈故人何。
淒涼夜燭十年話,蕭颯秋風兩鬢皤。
萍水不堪重判袂,陽關何必更高歌。
浮名勘破皆身外,但保吾心養太和

江源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浮名

虛名。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伊余秉微尚,拙訥謝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陳賢良高見贈》:“揚袂公車莫相調,浮名應未似身親。”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予絶意浮名,不乾寸祿。” 洪深 《現代戲劇導論》八:“望兄莫誤於浮名,莫與舊勢力握手!”

勘破

猶看破。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遺忘。”《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這種地方,深沉幽邃,是哲學的,是使人勘破生死觀的。”

身外

自身之外。 晉 陸機 《豪士賦》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説。豈識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四:“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清 陸次雲 《出門》詩:“堂上有慈親,身外無昆季。”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江源名句,留別陳德章名句

詩詞推薦

  • 恨契詩

    晁說之宋代〕坎壈愚無計,慟哭老無淚。居處近何適,隱遁遠何暨。爰來未嘗恨,始恨金石契。何朝熔而泥,亦暮泐以滓。有美
  • 八日五日雨

    趙蕃宋代〕小雨新涼進,遙山翠靄分。稻粱先告病,粟麥晚收勛。助爾農人喜,嗟余課子勤。跨驢窮有相,琢句老無聞。
    浮名勘破皆身外,但保吾心養太和 詩詞名句
  • 席上別諸公

    晁說之宋代〕西城別袂望東城,勇發徵車卻怯行。朋肯聲前金闕恨,胡盧歌里玉關情。鶯啼有意因風斷,山影無垠為月橫。人世
  • 雪菊

    釋道璨宋代〕大雪凍不死,秋風吹不開。許大天地間,受得一所獃。生意在根本,肯趁陽和回。要從梅兄游,一笑霜雪堆。六花
  • 釋惠崇宋代〕關河雙鬢白,風雪一燈青。
    浮名勘破皆身外,但保吾心養太和 詩詞名句
  • 詠懷

    張籍唐代〕老去多悲事,非唯見二毛。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望月偏增思,尋山易發勞。都無作官意,賴得在閒曹。
    浮名勘破皆身外,但保吾心養太和 詩詞名句
  • 塘棲夜泊

    汪中柱清代〕停橈系淺岸,寄跡似飄萍。禾黍平疇熟,魚蝦晚市腥。殘煙籠古樹,遠火映回汀。鶡旦爾何意,勞人枕上聽。
  • 和趙吉州三首

    劉克莊宋代〕今代廬陵牧,蒼生屬意深。胸中絲補袞,肘後藥成金。仆自操齊瑟,公宜和舜琴。篝燈精舍里,何日共論心。
    浮名勘破皆身外,但保吾心養太和 詩詞名句
  • 弘恩寺三首·其一

    乾隆清代〕招提枕路陲,東道必經斯。樹古難論古,春時正好時。佛原泯空色,僧自重毗尼。一十六年閱,真如瞥眼馳。
  • 次韻思正游南寺賞牡丹

    釋道潛宋代〕叢芳依小院,妙色發纖穠。綽約宜朝露,溫柔怯午風。興隨歡宴盡,事逐斷雲空。應待酴醾放,招攜更與同。
浮名勘破皆身外,但保吾心養太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