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思正游南寺賞牡丹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次韻思正游南寺賞牡丹原文

叢芳依小院,妙色發纖穠。

綽約宜朝露,溫柔怯午風。

興隨歡宴盡,事逐斷雲空。

應待酴醾放,招攜更與同。

詩詞問答

問:次韻思正游南寺賞牡丹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次韻思正游南寺賞牡丹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韻思正游南寺賞牡丹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叢芳

群芳,許多花。 唐 陳子昂 《慶雲章》詩:“叢芳爛熳,鬱郁紛紛。” 唐 金厚載 《風不鳴條》詩:“暗翦叢芳發,空傳谷鳥鳴。”

小院

小庭院;小院落。 宋 程垓 《芭蕉雨》詞:“今夜小院無人,重樓有月。” 顧笑言 《你在想什麼?》十三:“這時 二禿子 和 長青 老伴已走進了小院。”

妙色

莊嚴或美麗的色彩。 南朝 梁簡文帝 《菩提樹頌》:“儼然妙色,蔭此曲枝,顯若金山,尊如聚月。” 唐 盧照鄰 《益州長史胡樹禮為亡女造畫贊》:“徵奇綃於水府,採妙色於霞莊。”

纖穠

(1).纖細和豐腴。 唐 陳鴻 《長恨歌傳》:“鬢髮膩理,纖穠中度,舉止閒冶,如 漢武帝 李夫人 。” 宋 辛棄疾 《江神子·和人韻》詞:“梅梅柳柳鬭纖穠。亂山中,為誰容?” 明 徐渭 《書謝叟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 飛燕 玉環 ,纎穠縣絶。”

(2).盛美貌。 宋 王安石 《靈山寺》詩:“瞰崖聊寄目,萬物極纖穠。”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碧雲寺》:“ 會稽 陶允嘉 《紀游》詩:‘金風獵獵吹遠松,青霞朵朵生殘峰。西山一徑三百寺,唯有 碧雲 稱纖穠。’”

(3).指富麗優美的文藝風格。 宋 蘇軾 《書<黃子思詩集>後》:“ 李 杜 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 韋應物 、 柳宗元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

(4).指浮華的風格。 明 屠隆 《文論》:“《易》之沖玄,《詩》之和婉,《書》之莊雅,《春秋》之簡嚴,絶無後世文人學士纖穠佻巧之態,而風骨格力,高視千古。”

綽約

同“綽約”

朝露

清晨的露水,比喻存在時間極短促的事物,也比喻明澈純淨的事物

君之命若朝露

溫柔

溫順體貼

性情溫柔

歡宴

歡樂地宴請

歡宴來賓

斷雲

片雲。 南朝 梁簡文帝 《薄晚逐涼北樓迥望》詩:“斷雲留去日,長山減半天。” 宋 趙師秀 《會景軒》詩:“斷雲分樹泊,飢鶴下田行。” 明 邊貢 《出郭將訪希準郡伯薄暮而返卻寄》詩:“斷雲低白雁,斜日近青山。” 王橫 《春感用黃仲則韻》之二:“彩鳳倦飛求木集,斷雲戀岫繞山行。”

應待

(1).應接;接待。《墨子·非命上》:“外無以應待諸侯之賓客,內無以食飢衣寒。”《韓詩外傳》卷十:“為賓客莫應待邪?則行人 子牛 在。”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中人使授命書,應待失禮。” 前蜀 尹鶚 《清平樂》詞:“應待少年公子,鴛幃深處同歡。”

(2).猶應對。《文子·微明》:“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

酴醾

見“ 酴醿 ”。

招攜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歸心的人。《左傳·僖公七年》:“招攜以禮,懷遠以德。” 杜預 註:“攜,離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悅近以懷遠,修文以招攜。” 宋 蘇軾 《鄧義叔主客郎中王諤水部郎中制》:“通商惠農,水政為急,而招攜柔遠,賓客之事亦重矣。”

(2).安撫,招安。《魏書·安豐王猛傳》:“頻經師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攜新故,人悉安業,百姓鹹附。”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玉太尉書》:“凡諸部曲,竝使招攜,投赴戎行,前後雲集。”《周書·長孫儉傳》:“因序 梁國 喪亂,朝廷招擕之意。”《隋書·宇文化及傳》:“乃東北趣 聊城 ,將招攜 海曲 諸賊。”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招攜戶口,檢責漏田。”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五:“初遇賊,擊敗之。隨廣發牌諭招攜逆黨。”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謝惠連 《搗衣》詩:“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北齊書·文襄帝紀》:“至於才名之士……每山園游燕,必見招擕。” 宋 林逋 《寄題歷陽馬仲文水軒》詩:“紅燭酒醒多聚會,粉箋詩敵幾招攜。”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 閻公 賓客今寂寞,幸有勝友能招攜。”

與同

(1).與之相同。《詩·邶風·旄丘》:“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鄭玄 箋:“ 衛 之諸臣行如是,不與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訓》:“故聖主者,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

(2).猶同。謂與人一齊。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帶酒,與同二人慾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滸傳》第六七回:“卻説 關勝 與同 宣贊 、 郝思文 ,引領五千軍馬接來,相近 凌州 。”

標籤:牡丹

詩詞推薦

次韻思正游南寺賞牡丹原文_次韻思正游南寺賞牡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