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劉紹的《羑里祠》
全文:
陳跡使人感,天秋一登臨。
高堂肅遺像,孰識千古心。
伊昔植昏暴,披猖肆邪淫。
宮鄰縱金虎,大聖逢幽禁。
縲紲豈我罪,天行敢無欽。
鞠躬待王誅,苦節明斷金。
遐想狴犴艱,圜扉郁森沈。
天昏慘無人,殺氣吹冥陰。
怨慕日罪已,明夷以沈吟。
至今臣道難,帝命惟棐忱。
明祀仰萬古,我行適幽尋。
蘋蘩愧無奠,肅拜偕朋簪。
白日照殷甸,霜風疑遙岑。
高歌昌黎詞,感嘅徵在今。
參考注釋
伊昔
從前。《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伊昔有皇,肇濟黎蒸。” 李善 註:“《爾雅》曰:‘伊,惟也。’ 郭璞 曰:‘發語辭也。’”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王侍中》:“伊昔值世亂,秣馬辭帝京。” 唐 劉希夷 《相和歌辭·白頭吟》:“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昏暴
(1).昏亂暴虐。亦指昏亂暴虐之君。《書·仲虺之誥》:“殖有禮,覆昏暴。” 孔 傳:“有禮者,封殖之;昏暴者,覆亡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並譎辭飾説,抑止昏暴。”《資治通鑑·宋武帝永初元年》:“彼若昏暴,民將歸汝;若其休明,汝將事之;豈得輕為舉動,僥冀非望。”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一章第一節:“ 胡亥 厲行督責,昏暴無比,是完全的獨*夫。”
(2).愚昧兇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珊瑚》:“媼詰得故,極道妹子昏暴,即欲送之還。 珊瑚 力言其不可。”
披猖
(1).亦作“ 披昌 ”。猖獗,猖狂。《北史·王盟獨孤信等傳論》:“ 誼 文武奇才,以剛正見忌, 有隋 受命,鬱為名臣,末路披猖,信有終之克鮮。” 明 屠隆 《曇花記·讎邪設謗》:“前日 蕭黃流 與我同席,席上曾説 史思明 也是一員良將,朝廷不能驅使,以致披猖。” 王闓運 《彭壽頤哀詞》:“罷計 洛陽 ,羣寇披昌。” 李大釗 《國民之薪膽》:“甲辰之役, 日本 與 俄 爭我 滿洲 ,而以我國為戰場,我反作壁上觀,其結果致敵勢益見披昌。” 郭沫若 《豕蹄·賈長沙痛哭》:“他想到 梁王 的死,想到天下的不安和 匈奴 的披猖。”
(2).潰散;失意;狼狽。《梁書·王僧辯傳》:“ 上黨王 陳兵見衛,欲敍安危,無識之徒,忽然逆戰,前旌未舉,即自披猖,驚憚之情,彌以傷惻。”《北史·王晞傳》:“人主恩私,何由可保?萬一披猖,求退無地。” 唐 高適 《同觀陳十六史興碑》詩:“ 東周 既削弱,兩 漢 更淪沒。 西晉 何披猖,五胡相唐突。”《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吾奉詔討賊,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訴,又為 紹榮 所隔,披猖至此。”
(3).飛揚。 唐 唐彥謙 《春深獨行馬上有作》詩:“日烈風高野草香,百花狼籍柳披猖。”
邪淫
亦作“ 邪婬 ”。1.邪*惡縱逸。《史記·夏本紀》:“毋教邪淫奇謀。” 宋 蘇轍 《進策·民政上》:“蓋天下之民邪淫不法紛亂而至於不可告語者,非今世而然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奏揚敦厚 羲 農 俗,蕩滌邪淫 鄭 衛 音。”
(2).奸*淫;下流的行為。《大乘起信論》:“云何修戒門?所謂在家菩薩,當離殺生、偷盜、邪婬、妄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 鐵生 就禮拜 臥師 為師父,受了五戒,戒了邪淫。”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二:“ 三爺 賣完了關子,便用著邪淫的眼睛,擠溜骨碌地眨摩著撿鋪子的小媳婦和大姑娘。”
(3).中醫指致病的因素,即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 明 劉基 《郁離子·瞽聵》:“是故君子之修慝辨惑,如良醫之治疾也,鍼其膏肓,絶其根源,然後邪淫不生。”
劉紹名句,羑里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