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孫宸的《鄒縣謁孟夫子》
全文:
鄒嶧城南二三里,土垣茅屋多傾圯。
巋然丹堊廟貌存,雲祀邾公孟夫子。
夫子生當戰國年,凋殘聖緒已如線。
砥柱瀾回洙泗脈,分庭禮抗侯王前。
提醒人心起大寐,直在雞鳴夜氣先。
誰雲五世澤旋改,絕學微言開萬代。
千秋遺像切瞻依,岩岩璧立風猶在。
散步庭除重所思,森森檜柏影參差。
修乾昂霄枝復偃,謖謖清風晚更吹。
奔濤似聽風雷走,夭矯盡作虬龍姿。
喬木由來稱故國,鬼神呵護有如斯。
君不見死士壟,猶勝生王頭。
貴賤枯榮總一邱,何物人間稱不朽,宮牆宇宙共悠悠。
又不見當日雪宮與齊囿,獨樂何知民疾首。
只今芳草盡離離,惟見牛羊牧豎走。
夫子屈伸道合時,位是賓師身布衣。
後車未厭傳餐侈,滕館從教竊屨疑。
始知眾人不識,道固委蛇。
我來稽首親瞻百世師,何必聞風想惠彝。
參考注釋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遺像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畫像
瞻依
(1).瞻仰依恃。表示對尊長的敬意。語出《詩·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鄭玄 箋:“此言人無不瞻仰其父取法則者,無不依恃其母以長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文》:“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臣不勝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孫枝蔚 《贈滕縣任明府淑源》詩:“上官齊勸慰,父老最瞻依。”
(2).借指父母。 王闓運 《王祭酒母鮑太夫人誄》:“少依慈訓,壯失瞻依。”
(3).敬仰依戀。 宋 蘇軾 《天章閣權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將往宅於靈宮,永懷攀慕;願少安於祕殿,無盡瞻依。”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風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賞玩。”
(4).形容聳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其下深壑中,始見居廬環倚,似有樓閣瞻依之狀,不辨其為公館、為廟宇也。”
岩岩
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1.高大;高聳。《詩·魯頌·閟宮》:“ 泰山 巖巖, 魯 邦所詹。” 孔穎達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魯 之邦境所至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冠嵒嵒其映蓋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註:“嵒嵒,高貌。” 晉 潘岳 《懷舊賦》:“巖巖雙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嵇叔夜 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唐 張說 《贈華州刺史楊君碑》:“碑闕嵓嵓,蔽滿 華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蘇八詠》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嚴。 漢 蔡邕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三:“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許汝霖 《贈湯宗伯潛庵先生》詩:“天子建文華,東宮開講幄,巖巖師傅席,醇儒孰公若?”
(3).開張貌。《文選·揚雄<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呂延濟 註:“嵌、巖巖,皆鱗甲開張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吳姬》詩之一:“夜鎖重門晝亦監,眼波嬌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張可久 《慶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無斤兩醃臢擔兒擔。” 元 施惠 《幽閨記·偷兒擋路》:“情懷,急煎煎悶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金*瓶*梅詞話》第四回:“瘦體嵓嵓,鬼病懨懨,俺將這舊思情重檢點。”
璧立
猶壁立,陡立。璧,通“ 壁 ”。 明 王洪 《華山吟送郭公緒之陝西僉憲》:“豈徒示崇高,璧立千丈強。” 明 鄭真 《題畫》詩:“萬仞蒼崖璧立,雙溪碧水環流。”
李孫宸名句,鄒縣謁孟夫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