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
全文:
神禹敷土定九州,帝都之地冀州始。
冀者近也距三河,其中大河巨擘是。
導之雖曰由積石,意在尋源必於尾。
雍州九末繼昆崙,於斯可識神禹旨。
乘四載跡遍寰區,曾至否乎難窮紀。
昆崙河源並產玉,大都早見簡明語。
設曰積石即河源,是實拘墟耳食矣。
漢武之言有見哉,昆崙產玉千古美。
茲得密勒塔巨材,昆崙宛延乾所迤。
其高七尺博三尺,卓立如峰之峛崺。
不中尊罍中圖畫,石渠古軸傳治水。
裝潢邊幅失姓名,顧展朱趙難率擬。
以為粉本命玉人,宛見劬勞崇伯子。
免收執斧同眾工,誠感神明助力亹。
高山以奠及大川,曰椎曰析曰剔釃。
功垂萬古德萬古,為魚誰弗欽仰視。
畫圖歲久或湮滅,重器千秋難敗毀。
作歌敬志神禹神,毛晃指南誠小耳。
然而吾更有後言,是器致之以萬里。
攻用十年告蕆事,博大悠久稱觀止。
一之為甚可再乎,曰惕曰慚胥在此。
無服遠德莫漫為,求珍玩物或致否。
慎哉長言示奕祀,召伯訓當熟讀爾。
參考注釋
其高
猶有餘。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覷來手下諸軍校,英雄怎畫,倜儻難描……掂詳了,縱六千來不到,半萬來其高。”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二折:“五夜其高,六日向上。”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離城中則半載其高,可怎么白日神嚎,到黃昏鬼鬧?”
七尺
(1).古代指二十歲。《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賈公彥 疏:“七尺謂年二十知者,案《韓詩外傳》‘二十行役’,與此國中七尺同,則知七尺謂年二十。”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 南朝 梁 沉約 《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頎 《古意》詩:“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清 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
三尺
(1)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2)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卓立
(1) 高高站立
卓立於世界
(2) 堅定不動搖
峛崺
(1).邐迤。連綿不斷貌。 漢 揚雄 《法言·吾子》:“觀書者,譬諸觀山及水,升 東嶽 而知眾山之峛崺也。”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絕頂》詩:“瞻峯皆峛崺,陟澗數回緬。” 清 惲敬 《望仙亭記》:“ 谷鹿州 之東,接 京家山 ,陂陁峛崺,具隈蔚之盛。”
(2).供上下行走的斜道。《漢書·揚雄傳上》:“登降峛崺,單埢垣兮。” 顏師古 註:“峛崺,上下之道也。”
乾隆名句,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