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十五·西涼伎(刺封疆之臣也)》

全文:
西涼伎,裝作胡人跳獅子。
雲是安西都護來獻此,大胸怒目咆哮視,當場奮迅舞弗已,忽傳安西歸路絕,獅子向西啼不止。
邊將常陳斯樂傲諸蕃,以為能制彼生死。
西涼伎,未陷涼州時,觀此誠可耳。
涼州既陷四十年,觀此應為不知恥。
昔也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詎止失去西安萬里疆,乃至鳳翔為西鄙。
何待老兵前致辭,早使諸蕃笑冷齒。
西涼伎,自從王晙掩毗伽於奚落水。
契丹失信兵不赴,拔悉密敗走北庭徙。
突厥遂張盡有默啜眾,侵尋掠涼州而有之矣。
西涼伎,涼州之患實因封疆之臣喜功好事始。
寄語孟浪開邊人,將欲度人先度已。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辟國

開國;建國。 宋 陸游 《雨晴》詩:“山川炳煥似闢國,風雨退收如解嚴。”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日蹙

(1).一天比一天緊迫。《周書·晉盪公護傳》:“ 季孟 勢窮, 伯珪 日蹙,坐待滅亡,鑒之愚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方軍勢日蹙時,斗愈力。”

(2).每天減縮;一天比一天減縮。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往者 英 人自 印度 入 緬 ,割其西南邊要地;近因國中多故,失好於 英 ,有日蹙百里之虞。” 劉**承 《回顧長征》一:“ 廣昌 一戰,紅軍損失很大。從此,‘左’傾路線又實行了防禦中的保守主義,主張分兵把口,因而完全處於被動,東堵西擊,窮於應付,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十五·西涼伎(刺封疆之臣也)名句

詩詞推薦

昔也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