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道純的《沁園春》
全文:
道曰五行,釋曰五服,儒曰五常。
矧仁義禮智,信為根本,金木水火,土在中央。
白*虎青龍,玄龜朱雀,皆自句陳主張。
天數五,人精神魂魄,意屬中黃。
乾坤二五全彰。
會三五、歸元妙莫量。
火三南方,東三成五,北玄真一,西四同鄉。
五土中宮,合為三五,三五混融陰返陽。
通玄士,把鉛銀砂汞,煉作金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五土
(1).山林、川澤、丘陵、水邊平地、低洼地等五種土地。《孔子家語·相魯》:“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王肅 註:“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 宋 王禹偁 《籍田賦》:“興五土之利,固必躬而必親;同 三代 之風,復不矜而不伐。”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視五土之宜,以分其剛柔侈斂。”
(2).指青、赤、白、黑、黃五色土。古代帝王鋪填社壇分封諸侯儀式所用之土。 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淨覺禪師碑銘》:“詰朝而五土開國,信宿而駟馬朝天。” 趙殿成 註:“ 蔡邕 《獨斷》: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為壇。皇子封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之色,歸國以立社,故謂之受茅土。”
中宮
(1).指北極星所在的區域。古代劃分星空的區域稱為宮。《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司馬貞 索隱引《文耀鉤》:“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後漢書·楊震傳》:“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師地動……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宮,此中臣近官盛於持權用事之象也。”《續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賦>》:“既以歷於中宮,乃回眸而自東。” 苗為 註:“中宮,紫微垣也。”
(2).皇后居住之處。因以借指皇后。《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常紿我言從中宮來,即從中宮來, 許美人 兒何從生中?” 顏師古 註:“中宮,皇后所居。”《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教六宮” 漢 鄭玄 註:“六宮謂後也。若今稱皇后為中宮矣。”《新唐書·馮元常傳》:“嘗密諫帝,中宮權重,宜少抑。由是為 武后 所惡。”《宣和遺事》前集:“中宮乃嘆曰:‘宰相如此,怎能治天下?’”
(3).借指正妻。 清 李漁 《慎鸞交·修好》:“論推烏,合把頭名與。念他不向名家娶,合讓鸞膠作主,但將他夾在其間,也當把中宮相遇。”
(4).宮中。《三國志·吳志·陸凱傳》:“今中宮萬數,不備嬪嬙,外多鰥夫,女吟於中。”《晉書·姚興載記上》:“起浮圖於 永貴里 ,立 波若臺 於中宮,沙門坐禪者恆有千數。” 唐 王建 《宮詞》之六一:“中宮傳旨音聲散,諸院門開觸處行。”
(5).指中焦。《黃庭外景經·下部經》:“脾中之神主中宮。”
(6).指中丹田。 金松岑 《心聲》:“夫士,國之肝腎;夫士之言,國之聲息也。肢體憊而聲息雄,議論不少倦。中宮之氣必完,乾必終固。”
合乎五音中的宮級音階。《管子·地員》:“三七二十一尺而至於泉,呼音中宮,其泉黃而糗,流徙。”《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疾呼中宮,徐呼中徵。”
三五
(1).謂十五天。《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後以指農曆月之十五日。《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宋 賀鑄 《侍香金童》詞:“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欄乾,斷腸千里。” 清 林則徐 《中秋眺月有作》詩:“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宋 李清照 《永遇樂》詞:“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宋 劉辰翁 《永遇樂·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詞為之涕下》詞:“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3).謂十五歲。 晉 陶潛 《雜詩》之十二:“年始三五間,喬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飛燕篇》:“可憐女兒三五許,丰茸惜是一園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芳辰三五,方 洛陽 而自嬌;闌乾十二,弔 姮娥 而微嘆。”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謂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史記·天官書論》:“為國者必貴三五。” 司馬貞 索隱:“三五,謂三十歲一小變,五百歲一大變。”
(5).指三皇五帝。《楚辭·劉向<九嘆·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範》之辟紀。” 王逸 註:“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談主上之聖明,則君盡三五;述宰相之英偉,則人皆二八。” 宋 歐陽修 《憎蚊》詩:“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錢謙益 《大司馬吉安茂明李公參贊留務序》:“主上神聖,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辭·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 彭鹹 以為儀。” 王逸 註:“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註:“ 戰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 司馬貞 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雲笈七籤》卷二十:“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黃庭內景經·五行》:“五行相推反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 梁丘子 註:“《玄妙經》云:三者,在天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為珠、玉、金,名曰三寶;在人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懷五行,故曰三五……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遠,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欽立 註:“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義、禮、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詩·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漢 鄭玄 箋:“協和伐 殷 之事,謂合位三五也。” 孔穎達 疏:“言正合會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歲、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謂之五位。星、日、辰在北,歲在南,月在東,居三處,故言三所。”《漢書·敘傳上》:“東厸虐而殲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東厸, 紂 也。殲,盡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國語》歲、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謂歲、日、月、辰、星也。三所,謂 逢公 所憑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經緯也。”
(11).指三田五臟。《黃庭內景經·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間,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註:“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營護人身,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無災病也。”
(12).九宮術謂三生五死。《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備鳴盜淺術之餘,豫三五賤伎之末。” 李善 註:“《抱朴子·軍術》曰:大將軍當明案九宮,視年在宮,常就三居五;五為死,三為生,能知三五,橫行天下。”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獨善雞鳴、彈長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參見“ 九宮 ”。
(13).指參宿和昴宿。《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上》:“三五,舉其數也;參昴,著其名也。”舊說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傳:“三,心;五,噣。四時更見。”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天漢迴西流,三五正從橫。”
(14). 晉 時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區實行五丁抽三制,後因稱發人征役為“三五”。《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師之備, 並 、 朔 、 秦 、 雍 嚴西討之資, 青 、 冀 、 幽州 三五發卒。”《宋書·孝義傳·孫棘》:“ 世祖大明 五年,發三五丁,弟 薩 應充行。”《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又 梁 興以來,發人征役,號為三五。”
(15).約舉之數。表示數目不多。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水滸傳》第二回:“ 朱武 、 陳達 、 楊春 三個頭領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柵,只帶三五個做伴。” 清 朱彝尊 《<騰笑集>自敘》:“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賦詩。” 沉從文 《生存》:“長案旁坐下了三五個車夫。”
謂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發徐州三五教》:“所統郡縣,便普三五;鹹依舊格,以赴戎麾。” 胡之驥 匯註:“三五,猶《孫子兵法》所謂三令五申之教。”
混融
(1).混和融合。 前蜀 杜光庭 《趙郜助上元黃籙齋詞·中元》:“動靜行藏,未混融於大道;年辰宿曜,猶纏集於眾災。”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使君袖有轉物手,鸕鷀杓中平等分。更憑石髓媒妁之,混融併作一家春。”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草木綠色》:“予嘗見畫者以青黃之色和而成緑,然後知木色本青,今草木俱緑者,草木因出於土,則生養混融而緑矣。”
(2).含混,不分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説得多少混融。”
李道純名句,沁園春名句
名句推薦
篆刻詩書畫,造微靡不工
陳三立《為石醉六題其師江建霞京卿遺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