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送宋昶明仲湖州學錄》
全文:
為不有本末,根固枝必稠。
又如水有源,源清無濁流。
顏子先四勿,韻冕患不優。
曾子貴者三,豈於籩豆求。
九經始慎獨,八目正乃修。
我嗟半山學,不識濂溪周。
遠取湖學意,粗跡窮雕鎪。
邊防與水利,講諸螢案頭。
是致青苗法,規摹國師劉。
汲汲淬事功,方寸俱繆悠。
堯舜不牧羊,羿射奡盪舟。
農圃有弗如,問陳有弗酬。
國定一正君,此道軻傳丘。
茂叔二程張,獾朗疾如仇。
永樂西事敗,談兵茲可羞。
陵夷至宣靖,地下噬臍不。
此心主精一,焉用功利謀。
所以汗背勃,見嗤戶牖侯。
君今錄泮事,往遨白苹洲。
臆對議湖學,豈無苕溪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青苗法
也稱常平給斂法、常平斂散法。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其法以諸路常平、廣惠倉所積錢糧為本,在春夏兩季青黃不接時出貸給民戶。春貸夏收,夏貸秋收。每期收息二分。本意在以低息限制豪強盤剝,減輕百姓負擔,但因在施行中弊端層出,又遭到保守派的反對而廢止。以後興廢無常,原意也漸喪失。《宋史·食貨志四上》:“於 陝西 轉運司私行青苗法,青散秋斂,與 安石 意合。至是,請施行之 河北 ,於是 安石 決意行之,而常平、廣惠倉之法遂變而為青苗矣。”《宋史·王安石傳》:“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金*瓶*梅詞話》第七八回:“那時只是上納秋糧,後吃宰相 王安石 立青苗法增上這夏稅。”亦省稱“ 青苗 ”。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及 王安石 為相,始行青苗、助役、農田、水利,謂之新法。”《宋史·食貨志四上》:“臺諫官 呂公奢 、 孫覺 、 李常 ……等皆以論青苗罷黜。”
規摹
見“ 規模 ”。
國師
(1).國家的軍隊。《左傳·襄公十八年》:“子殿國師, 齊 之辱也。”
(2). 王莽 設定的職官。《漢書·劉歆傳》:“及 王莽 篡位, 歆 為國師。”參見“ 四輔 ”。
(3).太師的別稱。《後漢書·趙典傳》:“公卿復表 典 篤學博聞,宜備國師。” 李賢 注引 徐堅 云:“國師,即太師也。”
(4).一國的師表。《陳書·周弘正袁憲傳贊》:“觀其雅量標舉,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國師矣。”
(5).指國子祭酒。《梁書·王承傳》:“俄轉國子祭酒。 承 祖 儉 及父 暕 嘗為此職,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
(6).帝王封賜僧人的尊號。始於 北齊 法常 。《大宋僧史略》卷中:“ 北齊 有高僧 法常 …… 齊王 崇為國師。”《景德傳燈錄·慧安國師》:“ 嵩岳 慧安 國師…… 武后 徵至輦下,待以師禮。”
(7). 元 、 明 、 清 亦用以敕封藏傳佛教地區( 西藏 、 內蒙 等)的上層僧侶。《元史·釋老傳·八思巴》:“ 中統 元年, 世祖 即位,尊為國師,授以玉印。”
方回名句,送宋昶明仲湖州學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