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松江原文
長堤牽百丈,舴艋溯清漪。
山與殘霞暝,水將秋色宜。
江寒征雁度,天遠暮帆遲。
剩欲浮家去,煙波學子皮。
詩詞問答
問:晚泊松江的作者是誰?答:章憲
問:晚泊松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晚泊松江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2. 以上同上書卷一八
參考注釋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舴艋
小船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詞
清漪
《詩·魏風·伐檀》:“ 河 水清且漣猗。”後以“清漪”謂水清澈而有波紋。 南朝 齊 謝朓 《泛水曲》:“日晚厭遵渚,採菱贈清漪。” 宋 蘇軾 《渚宮》詩:“臺中絳帷誰復見,臺下野水浮清漪。” 清 孫枝蔚 《吊迷樓故址和彭駿孫》:“琪樹經年開錦繡,珠簾入夏映清漪。”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小池一角清漪如畫。”
殘霞
殘餘的晚霞。 南朝 梁 何遜 《夕望江橋》詩:“夕鳥已西度,殘霞亦半銷。” 宋 沉與求 《石壁寺山房即事》詩之二:“畫橋依約垂柳外,映帶殘霞一抹紅。” 明 王貴一 《李三十六拙隱草堂》詩:“春柳移陰入,殘霞帶雨來。” 劉半農 《教我如何不想她》詩:“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征雁
亦作“ 征鴈 ”。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南朝 梁 劉潛 《從軍行》:“木落雕弓燥,氣秋征鴈肥。” 唐 李涉 《送魏簡能東遊》詩之二:“ 燕市 悲歌又送君,目隨征雁過寒雲。” 宋 秦觀 《憶秦娥》詞:“愁如織,兩行征雁,數聲羌笛。” 明 高啟 《送張員外從軍越上》詩:“秋聲萬里隨征鴈,南北 長江 竟誰限?”
剩欲
頗想;猶欲。 唐 高適 《贈杜二拾遺》詩:“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聽法還應難,尋經賸欲翻。” 宋 辛棄疾 《西江月·春晚》詞:“賸欲讀書已嬾,只因多病長閒。” 清 袁昶 《上大理卿前侍郎長沙徐先生》詩:“德澤猶能説,箴言賸欲編。”
煙波
煙霧籠罩的水面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煙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顥《黃鶴樓》
子皮
鴟夷子皮 的省稱。 范蠡 之號。 春秋 時 楚 人,曾為 越 大夫,助 越 滅 吳 。後至 陶 經商致富,又稱 陶朱公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齊 ,變姓名,自謂 鴟夷子皮 。” 金 李純甫 《畫兔》詩:“ 子皮 今尚在,遺像豈 陶朱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泛湖》:“從今號 子皮 ,今來古往不許外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