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朱翌的《讀杜詩至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舟人偶來告飢》

全文:
老翁起布衣,詩史天下選。
眼中無全牛,萬象轉綮窽。
曹劉知幾輩,波瀾付一卷。
淒其憂世心,妙若醫國扁。
惜哉無孔子,不得並墳典。
豹露管中斑,吾猶及淺淺。
歲月走江淮,冷淡空盤盞。
諸子不見味,咀嚼必禁臠。
遺編過三復,奧義見百遍。
長言起清風,竦立侍冠冕。
減米散同舟,讀已事在眼。
吾豈監河侯,不救在陳患。
生塵甑屢空,戛釜聲不免。
迢迢千里程,與汝共艱嶮。
雖無百丈牽,雇有眾力挽
原學平原公,試草乞求米簡。
更問偕來人,恐有蔡明遠。

朱翌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朱翌雖無百丈牽,雇有眾力挽書法作品欣賞
雖無百丈牽,雇有眾力挽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眾力

(1).眾人之力。《書·湯誓》:“ 夏王 率遏眾力,率割 夏 邑。”《管子·君臣下》:“故智者假眾力以禁強虐,而暴人止。” 唐 杜甫 《石犀行》:“修築隄防出眾力,高擁木石當清秋。” 元 方回 《秋大熱上七里灘》詩:“一檣合眾力,至數十輩俱。”

(2).特指兵力。《南史·張暢傳》:“ 彭城 眾力雖多,軍食不足。”《宋書·殷孝祖傳》:“時普天同逆……鹹欲奔散。 孝祖 忽至,眾力不少,並傖 楚 壯士,人情於是大安。”

朱翌名句,讀杜詩至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舟人偶來告飢名句

詩詞推薦

雖無百丈牽,雇有眾力挽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