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彌遜的《次韻陳蹈元種竹池上之什》
全文:
冶容多嫵媚,勁節自高尚。
絕知尤物美,寧似此君放。
疏渠望修竹,凜凜丈人行。
雖然合九奏,未必遺一唱。
移根拂雲姿,作伴滿月相。
客來與周旋,一洗眼中瘴。
丞哉太丘徒,風味晉人上。
五言落凡目,失喜狂欲恙。
渭川植千畝,玉井開十丈。
併吞羅心胸,出語還自狀。
我窮海濱臥,侷促隱霧瘴。
遠公有佳招,子猷得真養。
風庭散鳧鶩,儻許共清曠。
茗碗煩屢移,早秫行可釀。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九奏
指古代行禮奏樂九曲。《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孔 傳:“備樂九奏而致鳳凰” 孔穎達 疏:“成,謂樂曲成也。 鄭 云:‘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史記·趙世家》:“ 簡子 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序》:“ 微之 夢得 嘗云:‘此乃九奏中新聲,八珍中異味也。’”參見“ 九成 ”。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一唱
謂一聲歌唱。 晉 陸機 《擬古詩·東城一何高》:“一唱萬夫嘆,再唱梁塵飛。” 唐 李白 《丁都護歌》:“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李彌遜名句,次韻陳蹈元種竹池上之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