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令的《原蝗》
全文:
蝗生於野誰所為,秋一母死遺百兒。
埋藏地下不腐爛,疑有鬼黨相收持。
寒禽冬飢啄地食,拾掇谷種無餘遺。
吻惟掠卵不加破,意似留與人為飢。
去年冬溫臘雪少,土脈不凍無冰凘。
春氣蒸炊出地面,戢戢密若在釜糜。
老農頑愚不識事,小不撲滅大莫追。
遂令相聚成氣勢,來若大水無垠涯。
蓬蒿滿眼幸無用,爾縱嚼盡誰爾譏。
而何存留不咀嚼,反向禾黍加傷夷。
鴟鴉啄銜各取飽,充實腸腹如撐支。
兒童跳躍仰面笑,卻愛甚密嫌疏稀。
吾思萬物造作始,一一盡可天理推。
四其行蹄翼不假,上既載角齒乃虧。
夫何此獨出群類,既使躍跳仍令飛。
麒麟千載或一見,仁足不忍踏草萎。
鳳凰偶出即為瑞,亦曰竹食梧桐棲。
彼何甚少此何眾,況又口腹害不訾。
遂令思慮不可及,萬目仰面號天私。
天公被誣莫自辨,慘慘白日陰無輝。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盡物理窮毫絲。
要袪眾惑運獨見,中夜力為窮研思。
始知在人不在天,譬之蚤虱生裳衣。
捫搜剔撥要歸盡,是豈人者尚好之。
然而身尚不絕種,豈復垢舊招致斯。
魚朽生蟲肉腐蠹,理有常爾無何疑。
誰為憂國太息者,應喜我有原蝗詩。
參考注釋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冬溫
謂冬天溫暖。 晉 陸雲 《登台賦》:“游陽堂而冬溫,步陰房而夏涼。”《舊唐書·南蠻傳·林邑》:“ 林邑國 , 漢 日南 象林 之地,在 交州 南千餘里。其國延袤數千里,北與 驩州 接。地氣冬溫,不識冰雪,常多霧雨。”
臘雪
冬至後立春前下的雪。 唐 劉禹錫 《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詩:“ 泰山 呈臘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嘗愛 西湖 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一·臘雪》:“冬至後第三戌為臘,臘前三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臘雪密封陰處,數十年亦不壞。”
土脈
亦作“ 土脈 ”。語出《國語·周語上》:“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脈發。” 韋昭 註:“脈,理也。”此謂土壤開凍鬆化,生氣勃發,如人身脈動。後以“土脈”泛指土壤。 唐 韓愈 《苦寒》詩:“雪霜頓銷釋,土脈膏且黏。” 宋 曾鞏 《諸寺觀祈雨文》:“春氣已中,農功方急,而膏澤未洽,土脈尚乾。”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園雜興》詩:“土脈正融催觳觫,林陰微合聽鉤輈。” 清 唐甄 《潛書·性才》:“十月之間,陽雖存而不用,不能疏土脈,鼓萬物,謂之無陽。”
見“ 土脈 ”。
冰凘
亦作“ 冰澌 ”。1.解凍時流動的冰。 宋 蘇轍 《游城西集慶園》詩:“冰澌片斷水光浮,柳線和柔風力輭。” 宋 周邦彥 《南鄉子》詞:“自在開簾風不定,颼颼,池面冰澌趁水流。” 清 曹寅 《後陶留飲香河書屋》詩:“無多柳葉連橋暗,漸減冰凘落照斜。” 清 吳錫麒 《春霽圖》曲:“響冰澌急溜放前沽,灑斜陽破*網攔橫浦。”
(2).冰棱。 宋 張元乾 《夜遊宮》詞:“半吐寒梅未坼,雙魚洗,冰澌初結。”《金史·世祖紀》:“時十月已半,大雨累晝夜,冰凘覆地, 烏春 不能進。” 元 王子端 《大江東去·癸巳暮冬小雪》詞:“冰凘生硯,問誰先得佳句。”
王令名句,原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