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鞏的《醒心亭記》
全文: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
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
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雲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
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
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憾於下。
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於此也。
若公之賢,韓子歿數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
後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後知公之難遇也。
則凡同游於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託名於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慶曆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同游
見“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國語·齊語》:“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先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2).一同游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許渾 《秋思》詩:“琪樹西風枕簟秋, 楚 雲 湘 水憶同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海公子》:“﹝ 張生 ﹞開尊自酌,恨無同游。”
賓客
(1)
(2)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3)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尚未
至今未曾;還沒有。
例句: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正是科爾沁部統領明安,尚未行禮,即大哭道“全部軍士都敗沒了,貴統領布塞聞已戰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
曾鞏名句,醒心亭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