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吳地此雄關,廬山維北轉。
㠍嶪羅層峰,盤迴架陡棧。
陡棧若無路,行人為跼步。
嗟哉名利子,冒險紛來去。
來去古復今,吳章自碧岑。
陸文不可作,董法猶堪尋。
堪尋岩壑表,一一供幽討。
借問𨏥車回,桃李收多少。
詩詞問答
問:《題董邦達西江勝跡十二首·其十二·吳章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七
2. 癸酉秋命董邦達典江西鄉試經歷諸勝因成是圖
參考注釋
吳地
春秋 時 吳國 所轄之地域,包括今之 江蘇 、 上海 大部和 安徽 、 浙江 、 江西 的一部分。亦指 東漢 時的 吳郡 (今 江蘇省 )。《漢書·東方朔傳》:“今先生率然高舉,遠集 吳 地,將以輔治寡人。” 唐 郎士元 《贈韋司直》詩:“客來 吳 地星霜久,家在 平陵 音信疏。”
雄關
雄偉險要的關隘。 明 沉欽圻 《書事》詩:“玉闕悲龍馭,雄關喪虎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説起 燕都 形勢,北倚雄關,南壓區夏,真乃金城天府,萬年不拔之基。” 清 吳偉業 《松山哀》詩:“ 盧龍 蜿蜒東走欲入海,屹然搘拄當雄關。” 毛 * 《憶秦娥·婁山關》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廬山
山名,為中國著名避暑勝地。位於江西省九江以南,主峰海拔1474米,夏季涼爽,多霧,風景秀美, * 帶作物茂盛
層峰
層層重疊的山峰
盤迴
亦作“ 盤迴 ”。盤旋迴繞。《漢武帝內傳》:“宮中嬪御望閣上有丹霞蓊蔚而起,霞滅,見赤龍盤迴棟間。”《魏書·侯莫陳悅傳》:“數日之中,盤迴往來,不知所趣。” 唐 韓愈 《桃源圖》詩:“流水盤迴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長安客話·惡峪》引 明 頓銳 《惡峪行》:“山形雖惡中洞然,曲折盤迴可尋索。” 程善之 《自蕪湖至徽州道中》詩:“盤迴忽入谷,途窮目為眴。”
槃回:蜿蜒盤曲。 漢 馬融 《廣成頌》:“ 金山 、 石林 ,殷起乎其中……隆穹槃回,嵎峗錯崔。”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跼步
小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誇飾》:“於是後進之才,奬氣挾聲,軒翥而欲奮飛,騰擲而羞跼步。” 唐 杜甫 《萬丈潭》詩:“跼步凌垠堮,側身下煙靄。” 金 元好問 《庫城》詩:“跼步無曠跡,勞歌惟苦音。”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忽巨石仄起如龜脊,左右絶壑萬仞,從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利子
(1).古刑具。即木驢。《水滸傳》第四十回:“各與了一碗長休飯,永別酒。吃罷,辭了神案,漏轉身來,搭上利子。”
(2).利息。 梁啓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二:“企業家既結合自然、資本、勞動力之三生產要素,而冒險以求利潤,故地代、利子、庸錢三者,皆經企業家之手,以給付三階級之人。” 魯迅 《書信集·致沉雁冰》:“﹝ 許欽文 ﹞後來收款寥寥,自己欠一批債,而 杭州 之律師及記者等,以他為富翁,必令涉入人命案,幾乎壽終牢寢,現在出來了,卻專為付利子而工作著。”參見“ 利息 ”。
冒險
在投機、 * 或其他靠運氣的這一類事情中冒失敗或輸掉的風險
拿一生的積蓄來冒險
冒險登入
來去
(1) 來和去。指往來不斷的樣子
來去自由
(2) 差錯;錯誤
不差分毫來去
碧岑
青山。 唐 杜甫 《上後園山腳》詩:“自我登隴首,十年經碧岑。” 明 陳子龍 《南鄉子·春閨》詞:“草色萋迷郎去路,沉沉,一帶浮雲斷碧岑。” 清 李雯 《太平寺聞子規》詩:“谿山月出滿青林,杜宇千聲怨碧岑。”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岩壑
(1).山巒溪谷。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寢瘵謝人事,滅跡入雲峯。巖壑寓耳目,歡愛隔音容。” 唐 盧綸 《太白西峰書懷》詩:“山明鳥聲樂,日氣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別。”
(2).借指隱者的住所或隱者。 唐 岑參 《下外江舟中懷終南舊居》詩:“巖壑歸去來,公卿是何物?” 宋 黃庭堅 《和答外舅孫莘老》詩:“少監巖壑姿,宿昔廊廟具。”
一一
一個一個地;依次地
一一檢查
好一一聽之。——《韓非子·內諸說上》
一一以葉自彰。——三國魏·邯鄲淳《笑林》
一一為具言。——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一一詳述之。——清·方苞《獄中雜記》
借問
敬辭,用於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