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繼先的《寄林太守》
全文:
長生門戶誰不愛,只要自己下功大。
九宮台上黃芽生,白玉池邊蟠桃在。
撞動一磋鬼神伏,撥轉地軸陰魔敗。
河車搬上九重天,日月煉成金世界。
參考注釋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撥轉
(1).掉轉。《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東坡 分付:‘我要取 中峽 之水,快與我撥轉船頭。’”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一來要激起他的怒性,二來要撥轉他的拗腸。”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一章:“ 小柳 知道惹不了 福奶奶 ,趕快撥轉話頭。”
(2).轉動;回心轉意。 明 高攀龍 《講義·仁遠乎哉章》:“人心、道心,非有兩心,一撥轉便天壤懸絶。”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古言盜道有仁義禮智信,一撥轉歸正則五德皆真。”
地軸
地球的自轉軸,與赤道平面垂直,貫通地球中心及南北的直線
陰魔
妖魔鬼怪。 金 丘處機 《無俗念·述懷》詞:“羣山四瀆,暮天晴、揮斥陰魔潛伏。” 元 王惲 《靈岩寺二十六韻》:“雞警陰魔暴,僧馴怒虎眈。”
張繼先名句,寄林太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