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清齋原文
冰鏡蓋如銅,水鏡如玻瓈。
為鑑雖雲同,虛實有不齊。
水或風吹浪,冰或塵翳泥。
均足礙其鑒,照者因致迷。
然塵猶可拭,風則誰阻之。
內虛而外實,體用兩相宜。
玩象得中孚,爰以示端倪。
詩詞問答
問:鏡清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鏡清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八
參考注釋
冰鏡
(1).河水結冰,光亮如鏡。 唐 孟郊 《古意》詩:“無信反增愁,愁心緣 隴 頭;願君如 隴 水,冰鏡水還流。”
(2).指月亮。 宋 孔平仲 《八月十六日翫月》詩:“團團冰鏡吐清輝,今夜何如昨夜時。只恐月光無好惡,自憐人意有盈虧。” 元 楊載 《夏夜對月》詩:“安得泛舟江海上,坐觀冰鏡落滄波。”
(3).指明亮的眼睛。 清 李漁 《風箏誤·艱配》:“試看那假 西施 賣弄他香溫玉軟,儘有那蠢 登徒 為著他意惹情牽,怎當俺冰鏡雙懸,能別媸妍。”
水鏡
在一根鋼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鏡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當遠的物體的裝置
玻瓈
見“ 玻璃 ”。
虛實
(1) 虛假和真實
(2) 多指對方的內部情況或勢力
探聽虛實
虛實盡知。——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
料其虛實。——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以北虛實告。——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不齊
在質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變的,可變的,不規則的,不均勻的
脈律不齊
塵翳
(1).被灰塵遮掩。比喻受蒙蔽。《楚辭·七諫·沉江》“ 高陽 無故而委塵兮, 唐 虞 點灼而毀議” 漢 王逸 註:“委塵,坋塵也。言帝 顓頊 聖明克讓,然無故塵翳。”
(2).喻籠罩著淒涼陰暗的氣氛。 明 徐復祚 《紅梨記·脫禁》:“百年事不勝痛悲, 樂遊原 霎時塵翳。”
(3).猶塵垢。 宋 蘇轍 《祭文與可學士文》:“晚歲好道,耽悅至理,洗濯塵翳,湛然不起。”
猶可
(1).尚可;還可以。《孟子·萬章下》:“臘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言猶可也,至於以貌取人,雖愚夫知其不可,而謂聖人為之乎?” 葉聖陶 《四三集·一個練習生》:“啊,那張‘進局須知’,不看猶可,一看之後,我的興奮的心臟,簡直停止了跳動!”
(2).謂也可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風則
指符合規範的言行舉止。《南齊書·褚淵傳》:“ 淵 美儀貌,善容止,俯仰進退,鹹有風則。”《周書·宇文神舉傳》:“百僚無不仰其風則,先輩舊齒至於今而稱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儀形有禮,風則有紀。” 明 李贄 《初潭集·交難》:“ 劉繪 與 張融 、 周頤 雅有風則。”
內虛
(1).中醫術語。指飲食消化後被身體吸收的營養物質不足而造成的虛弱。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平脈法》:“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苦。”
(2).黃芩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黃芩》。
而外
……之外
除此而外,別無他求
體用
(1).本體和作用。語本《參同契》卷下:“春夏據內體……秋冬當外用。”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一道》:“是用發懇惻之誠,咨體用之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告詞用上語》:“制云:朕自東朝之歸,方知南面之樂,宜時懿戚,同此體用。” 嚴復 《原強》:“且一羣一國之成之立,其間體用功能,實無異於生物之一體,大小雖殊,而官治相準。”
(2). 中國 古代哲學亦以“體用”指事物的本體、本質和現象。
相宜
合適,符合
在那個場合你說這樣的話是不相宜的
中孚
(1).卦名。卦形為兌下巽上。《易·中孚》:“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孔穎達 疏:“信發於中,謂之中孚。”後因以“中孚”指誠信。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發石首城》詩:“遂抱中孚爻,猶勞貝錦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徵召防偽,事資中孚。”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詩之十七:“自保中孚信,終為既濟身。”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二:“故馭夷得其情,可使鴞音化泮林,中孚格蠻貊。”
(2).《中孚》卦象澤上有風,謂風行澤上,無所不周。故又以指恩澤普施。《宋書·何承天傳》:“夫明德慎罰, 文王 所以恤下;議獄緩死,中孚所以垂化。” 南朝 陳 徐陵 《同汪詹事登城南樓》詩:“元良屬上德,率土被中孚。”
端倪
(1) 事情的頭緒跡象
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莊子·大宗師》。成疏:“端,緒也,倪,畔也。”
(2) 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