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李商隱謝書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商隱的《謝書》

全文: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李商隱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商隱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書法作品欣賞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微意

(1).隱藏之意;精深之意。《後漢書·龐參傳》:“拜 參 為 漢陽 太守。郡人 任棠 者,有奇節,隱居教授。 參 到,先候之, 棠 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 參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下》:“如並侍左右,必能發起微意,增廣徽猷者也。”《魏書·和跋傳》:“ 毗 等解其微意,詐稱使者,雲奔 長安 追之不及。” 宋 蘇軾 《杜處士傳》:“子能詳微意,知所激刺,亦無患子矣。”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今之袞袞諸公及其叭兒,蓋亦深知 中國 已將賣絶,故在竭力別求賣國者以便歸罪,如《汗血月刊》之以 明 亡歸咎於東林,即其微意也。”

(2).微薄的心意。常用作謙詞。 三國 魏 曹操 《與諸葛亮書》:“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宋 王安石 《精衛》詩:“帝子銜寃久未平,區區微意欲何哉?”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非常感謝 佐藤 先生,你遇到他時,祈代轉此微意。”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極小或很少。《列子·楊朱》:“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蘇軾 《前赤壁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如今 韓生 吉帖婚書,並無一毫虛謬。”《鏡花緣》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屢要學劍,奈教師此道不精,不過敷衍教了兩個勢子,卻是一毫無用。”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他更從利害遠近種種方面著想,覺得回去終於是天經地義。便把惱恨擱在一旁,臉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筆硯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套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龍韜

(1). 太公望 兵法《六韜》之一。泛指兵法、戰略。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讓太傅揚州牧表》:“既罕《龍韜》、《金匱》之効,又乏楹間帷中之績。” 唐 錢起 《送崔校書從軍》詩:“寧惟玉劒報知己,更有《龍韜》佐師律。”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御淮》:“排雁陣,展《龍韜》,斷重圍殺過 河陽 道。”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聖武成功詩》:“魚麗成前列,《龍韜》運上方。”

(2).古宮廷禁衛羽林軍的別名。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椅梧連鶴禁,壀堄接龍韜。”註:“內署北連春*宮,西接羽林軍。”《宋史·律曆志三》:“日欲暮,魚鑰下,龍韜布。”

李商隱名句,謝書名句

詩詞推薦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