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駱賓王的《餞鄭安陽入蜀》
全文:
彭山折坂外,井絡少城隈。
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畏途君悵望,岐路我裴徊。
心賞風煙隔,容華歲月催。
遙遙分鳳野,去去轉龍媒。
遺錦非前邑,鳴琴即舊台。
劍門千仞起,石路五丁開。
海客乘槎渡,仙童馭竹回。
魂將離鶴遠,思逐斷猿哀。
唯有雙鳧舄,飛去復飛來。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畏途
險惡可怕的路徑,比喻做起來很危險和艱難的事
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難》
他將此視為畏途
悵望
惆悵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齊 謝朓 《新亭渚別范零陵》詩:“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六代繁華,春去也,更無訊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西遊記》第五十回:“卻説 唐僧 坐在圈子裡,等待多時,不見 行者 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裡化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著悵望的時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聞記者也走了來,其中有幾個是我在 漢口 認識的。”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裴徊
亦作“裵徊”。1.迴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又言遙遙九曲間,裴徊欲何之者也。”參見“ 徘徊 ”。
(2).同“ 裴回 ”。 元 倪瓚 《戊寅十二月丹邱柯博士過林下賦詩次韻酬答》:“顧望思鬱紆,裵徊發悲吟。”
駱賓王名句,餞鄭安陽入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