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埴的《和王教暮春出遊》
全文:
矯矯雪霜心。
孤貞受命獨。
留滯染緇塵,垢面不靧沐。
背城借一戰,填塹輪前瀆。
葵心向朝陽,晞光不能燠。
徒囂終無贏,驅馳惟僕僕。
豈無豐水滋,永嗟非佳谷。
呼爾授芻秣,羈紲系駒犢。
堪羨我良朋,林桂賸芳馥。
博覽繹故書,胸中三萬軸。
悠然西河上,日與英俊逐。
振鐸揚儒負,函丈紛冠服,師友遞響答,循衣物教匪撲。
精進日千里,目駭地脈縮。
顧我闕黨徒,無成坐欲速。
披襟莫奮飛,隨群被私淑。
枵然藜莧腸,殊示飲以餗。
彈鋏何時歸,涎沫流肌肉。
遙想烹太牢,殷勤羹采菽。
更當春暮時,浴沂衿佩肅。
心賞弄篇章,絕唱清風穆。
流水諧朱弦,押強破萬竹。
孝先謾耐嘲,橫榻便空腹。
安識物外游,幽賞機緣熟。
矧復有良儔,堅久渝晚菊。
依然蒼筤叢,檀欒旁淇澳。
一緘荷起予,明珠得盈掬。
大雅久不作,疏越鼓凡目。
迎風揖回瀾,淨洗塵翳麴。
披閱不停手,豈復憚廓復。
自笑詩思慳,企山才抵麓。
正望使南印,象馬來天竺。
競病安能賡,振紙空瑟簌。
絕影天邊鴻,坐困家池鶩。
搜尋縱成篇,無異蟲蠹木。
所幸情不違,合併在旦夙。
願言戒逝糧,出晝勿三宿。
參考注釋
振鐸
(1).搖鈴。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振鐸以警眾。鐸,有舌的大鈴。《周禮·夏官·大司馬》:“司馬振鐸,羣吏作旗,車徒皆作。” 鄭玄 註:“振鐸以作眾。作,起也。”《國語·吳語》:“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淮南子·時則訓》:“先雷三日,振鐸以令於兆民曰,雷且發聲。” 明 劉基 《郁離子·虎貙》:“ 若石 帥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燎煇,宵則振鐸以望。”
(2).謂從事教職。 明 章懋 《與沉副使仲律書》:“近見《湖南録》,始知先生繼 文定 胡公 之舊職,而振鐸於 濂溪 之鄉。”
函丈
亦作“ 函杖 ”。1.《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 鄭玄 註:“謂講問之客也。函,猶容也,講問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原謂講學者與聽講者坐席之間相距一丈。後用以指:講學的坐席。《隋書·煬帝紀上》:“自時厥後,軍國多虞,雖復黌宇時建,示同愛禮,函丈或陳,殆為虛器。” 宋 陸游 《齋中雜興》詩之一:“成童入鄉校,諸老席函丈。” 清 納蘭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牓發之日,隨諸生後端拜堂下,仰瞻風采,心神肅然。既而屢賜延接,引之函丈之側。”
(2).對前輩學者或老師的敬稱。 宋 陸游 《江西到任謝史丞相啟》:“早親函丈,偶竊緒餘,曾未免於鄉人,乃見待以國士。” 金 王若虛 《跋王進之墨本<孝經>》:“吾友 王進之 得其墨本而寶蓄之,仍圖函丈之像,以冠其首。” 明 徐渭 《答龍溪師書》:“冒妄之深,伏希函丈裁之。” 清 顧炎武 《哭李侍御灌谿先生模》詩:“函杖天涯遠,杓衡歲序移。無繇承問訊,祗益嘆差池。” 子虛子 《湘事記》:“九月十四日 芝祥 來電曰:‘ 瀏陽 劉蔚廬 夫子函丈:千里一堂,並告 組庵 。’”
冠服
(1).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別。《後漢書·任光傳》:“ 漢 兵至 宛 ,軍人見 光 冠服鮮明,令解衣,將殺而奪之。”《宋史·輿服志四》:“ 隋 唐 冠服,皆以品為定。蓋其時官與品輕重相準故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兄王伯王》:“ 仁宗 即位,還 熺 ( 晉定王 濟熺 )冠服及王號。” 葉聖陶 《線下·馬鈴瓜》:“從甬道走來兩個冠服的人與六七個書吏,我也不知道那兩個是什麼官。”
(2).指官吏。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戍將夢被追至一所,有冠服坐殿上,呼戍將至庭下。”
師友
老師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貧乏無以遠尋師友
響答
回響;應答。 唐 韓愈 《祭裴太常文》:“至乎公卿冠昏,士庶喪祭,疑皆響答,問必實歸。” 宋 葉適 《終論六》:“使 關 洛 事濟,四方響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疑其相譏,慚顏唯唯,不甚響答。”
衣物
指衣服和器物
搜尋衣物。——《廣東軍務記》
戴埴名句,和王教暮春出遊名句
名句推薦
氤氳浮嶺表,精彩燦霞光
郭師元《雲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