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虞世南的《相和歌辭怨歌行》
全文:
紫殿秋風冷,雕甍白日沉。
裁紈淒斷曲,織素別離心。
掖庭羞改畫,長門不惜金。
寵移恩稍薄,情疏恨轉深。
香銷翠羽帳,弦斷鳳凰琴。
鏡前紅粉歇,階上綠苔侵。
誰言掩歌扇,翻作白頭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淒斷
謂極其淒涼或傷心。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風流響和韻,哀怨聲悽斷。”《南史·王神念傳》:“﹝ 楊白花 ﹞改名 華 ,來降。 胡太后 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蹄歌之,聲甚悽斷。” 宋 劉過 《念奴嬌·七夕》詞:“老懷悽斷,夜涼知共誰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夜聞白楊蕭蕭,聲如濤涌。夜闌秉燭,方復悽斷。”
猶淒絕。 宋 蘇舜欽 《尹子漸哀辭》序:“與之劇飲,則必作《薤露》長歌,舉音淒斷,坐中不忍聞。” 金 元好問 《洛陽古城晞陽門早出》詩:“微吟訴行役,淒斷不成章。”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字字淒斷,卻渾雅不激烈。”
猶淒絕。 宋 晏幾道 《浣溪沙》詞:“午醉西橋夕未醒,雨花淒斷不堪聽,歸時應減鬢邊青。” 宋 毛滂 《燭影搖紅·送會宗》詞:“老景蕭條,送君歸去添淒斷。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 西湖 畔。”
織素
(1).將絲織為絹帛。素,白色生絹。《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南朝 陳 徐陵 《鴛鴦賦》:“ 炎皇 之季女,織素之佳人。” 唐 張德昇 《聲賦》:“織素寒早,調砧夜半。”
(2).指已織成之生絹。 南朝 梁簡文帝 《梅花賦》:“爭樓上之落粉,奪機中之織素。”
離心
(1) 異心,叛離的心志
離心離德
(2) 離開中心
離心力
虞世南名句,相和歌辭怨歌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