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湯式的《湘妃引·京口道中》
全文:
露浸浸芳杏洗朱顏,雲冉冉晴巒閃翠鬟,煙蒙蒙弱柳迷青眄。
天然圖畫間,惱離人情緒艱難。
乞留屈律歸鴻行斷,必彪不答蹇驢步懶,咿嚦嗚喇杜宇聲乾。
參考注釋
浸浸
(1).漸漸。《漢書·酷吏傳·嚴延年》:“賓客放為盜賊,發,輒入 高 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張弓拔刃,然後敢行,其亂如此。” 明 徐榜 《濟南紀政·回生》:“噫嘻! 徐生 之夫妻子女浸浸乎有生氣矣。” 王闓運 《丁文誠誄》:“時冉冉而多留,老浸浸其欺人。” 孫中山 《社會主義的分析》:“偽説終不能勝真理,曩之經濟學、統計學、天演論,亦浸浸現其不合公理之破綻。”
(2).形容程度深。 唐 尚顏 逸句:“浸浸 三楚 白,渺渺 九江 寒。”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一:“﹝ 蕭注 ﹞得疾甚危殆,浸浸昏塞,不聞喘息聲。” 明 袁宏道 《過吳戲東江進之》詩:“少年作客時,浸浸慕官長。”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八:“領略一回天然的美,可是寒意浸浸,鼻息都將凍絕。”
(3).汗、水等滲出貌。 周而復 《白求恩大夫》二:“到了山頭,迎面吹來一陣晨風,把爬山累得身上浸浸的汗都吹乾了,濡濕的衣服貼在 邵一平 脊背上,反而感到涼了。”
朱顏
(1).紅潤美好的容顏。《楚辭·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則秀雅,穉朱顏只。” 王夫之 通釋:“穉朱顏者,肌肉滑潤,如嬰穉也。”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陋 荊 姬之朱顏,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雕欄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評》:“ 元卿 年十八第進士,其叔 正叟 賀之云:‘月中丹桂輸先手,鏡里朱顏正後生。’” 清 劉大櫆 《祭吳文肅公文》:“我初見公,公在內閣,皓髮朱顏,笑言磊磊。”
(2).和悅的臉色。表示親熱信任。《漢書·淮陽王劉欽傳》:“ 博 自以棄捐,不意大王還意反義,結以朱顏,願殺身報德。”
(3).美色;美女。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四:“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余冠英 註:“朱顏為美色。” 南朝 梁簡文帝 《美女篇》:“朱顏半已醉,微笑隱香屏。”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七折:“欲覓佳姻,須索放還,強羈留,空絮煩,算除非為覓朱顏,算除非為覓朱顏。”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齋中有贈》詩:“翠幙出朱顏,清謳發皓齒。”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聞蟬寄友人》詩:“朱顏向華髮,定是幾年程。” 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詩:“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記》第一折:“[梅香雲]姐姐,你纔一十八歲,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則怕一去朱顏喚不回,誤了我這佳期。”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與子窮年長作客,子非朱顏我頭白。”
(5).臉紅。形容酒醉的面容。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玄醴染朱顏,但愬杯行遲。” 宋 司馬光 《和子華招潞公暑飲》:“閒來高韻渾如鶴,醉里朱顏卻變童。”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自古纓冕無醜士,酸寒一洗朱顏酡。”
(6).臉紅。羞赧之色。《北齊書·王晞傳》:“丞相西閤祭酒 盧思道 謂 晞 曰:‘昨被召朱顏,得不以魚鳥致怪。’”
冉冉
(1) 漸進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古樂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軟下垂的樣子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翠鬟
(1).婦女環形的髮式。 唐 高蟾 《華清宮》詩:“何事金輿不再游?翠鬟丹臉豈勝愁?”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越嘆》:“春衫袖,血淚斑,風沙滿面捲翠鬟。”
(2).指美女。 宋 梅堯臣 《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爭唱口應乾。”
(3).比喻秀麗的山巒。 宋 楊萬里 《題王亞夫檢正峴湖堂》詩:“西峴山光照舊廬,北湖水色漾新居。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鏡晨當掃黛初。”
蒙蒙
雨雪雲霧迷茫的樣子
濛濛細雨
宴坐雨濛濛。——宋· 沈括《夢溪筆談》
弱柳
柔細的柳條
湯式名句,湘妃引·京口道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