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王維的《戲贈張五弟諲三首》
全文:
吾弟東山時。
心尚一何遠。
日高猶自臥。
鍾動始能飯。
領上發未梳。
床頭書不捲。
清川興悠悠。
空林對偃蹇。
青苔石上淨。
細草松下軟。
窗外鳥聲閒。
階前虎心善。
徒然萬象多。
澹爾太虛緬。
一知與物平。
自顧為人淺。
對君忽自得。
浮念不煩遣。
張弟五車書。
讀書仍隱居。
染翰過草聖。
賦詩輕子虛。
閉門二室下。
隱居十年余。
宛是野人野。
時從漁父漁。
秋風自蕭索。
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
渡水向吾廬。
歲晏同攜手。
只應君與予。
設[四↑且↓]守[繁體“才”去“糹”]兔。
垂釣伺游鱗。
此是安口腹。
非關慕隱淪。
吾生好清淨。
蔬食去情塵。
今子方豪盪。
思為鼎食人。
我家南山下。
動息自遺身。
入鳥不相亂。
見獸皆相親。
雲霞成伴侶。
虛白侍衣巾。
何事須夫子。
邀予谷口真。
參考注釋
動息
(1).指出仕與退隱。《文選·謝朓<觀朝雨>詩》:“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李善 註:“動息猶出處。” 唐 王勃 《秋日宴季處士宅序》:“雖語默非一,物我不同,而逍遙皆得性之場,動息匪自然之地。”
(2).活動與休息。《隋書·天文志上》:“生靈因之動息,寒暑由其遞代。”
(3).引申為人的動止起居。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動息無格於溫仁,顛沛安由乎正義。” 宋 葉適 《夫人王氏墓志銘》:“欲常候母動息,婦姑同一室處,嬉遨諧劇,不用常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夜叉國》:“自此雌每守 徐 ,動息不相離。”
(4).猶動靜。情況,訊息。《新五代史·唐臣傳·安重誨》:“宦者 安希倫 ,坐與 重誨 交私,常與 重誨 陰伺宮中動息,事發棄市。”《宋史·韓世忠傳》:“ 良臣 至 金 軍中, 金 人問王師動息,具以所見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金川之戰》:“ 張公 為其所愚,倚為心腹,反為賊之耳目,軍中動息,賊悉先知,早為備之。”
遺身
(1).超然物外;避世隱居。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恬虛樂古,棄事遺身。” 晉 成公綏 《嘯賦》:“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 明 劉基 《招隱》詩之四:“我生不偶俗,遺身在蒿蓬。”
(2).猶捨身。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是以雄俊之徒,交黨結倫,重氣輕命,感分遺身。”《宋書·袁淑傳》:“自非達義之至,識正之深者,孰能抗心衛主、遺身固節者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摩縷波國》:“子昔起廣大心,發弘誓願,孤游異域,遺身求法。”
(3).遺蹟。 明 王士性 《廣志繹·兩都》:“ 桃源 三叉廟 有老 黃河 故道, 武宗 南幸,欲兩岸牽挽龍舟,始塞泯之,今遺身猶隱隱存。”
王維名句,戲贈張五弟諲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