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前208
戰國末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少為郡吏,曾從荀卿學。戰國末年入秦,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任為郎。鏇任長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時,上書力諫客不可逐,為秦王採納。又為秦並六國謀劃,建議先攻取韓國,再逐一消滅各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全國後,以廷尉奉命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共議帝號。後任丞相,多次隨始皇巡行。反對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議,主張禁私學、廢《詩》、《書》、六國史記及“百家語”。又以小篆為標準,整理文字,作《倉頡篇》以為範文。始皇帝死後,從趙高言,與之矯詔迫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帝。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勸二世更為法律,行“督責之術”,加強君權。後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腰斬於鹹陽市,夷三族。
李斯字典分解
李斯的解釋 李斯(?-前208) : 秦代政治家。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跟隨荀子求學。後為秦王嬴政的謀士,曾建議對六國採取各個擊破的政策。秦統一六國後擔任丞相,主
李的解釋 李 lǐ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李。李下不正
斯的解釋 斯 sī 這,這個,這裡:斯人。斯時。以至於斯。 乃,就:有備斯可以無患。 劈:“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古同“廝”,卑賤。 古同“澌”,盡。 姓。 筆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