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

歷史字典解釋

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清鹹豐六年(1856)至十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因系鴉片戰爭的繼續與擴大,故名。英、法、美等國為擴大鴉片戰爭中所攫取的侵略權宜,相繼進行修約訛詐,未果。鹹豐六年九月二十五日(1856.10.23),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進犯廣州,正式挑起戰爭。兩廣總督葉名琛不事戰,英軍一度攻入城內。翌年,英國任命額爾金為全權專使,軍擴大侵華戰爭。法國亦以馬神甫事件為藉口,任命葛羅為全權專使,率軍東來,與英國組成英法聯軍。美、俄兩國派專使與英法相配合。十一月十四日(1857.12.29),聯軍攻陷廣州。八年四月,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台,進逼天津。清政府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趕往天津求和。五月,先後與英法美俄四國簽訂《天津條約》。十月,又在上海與英、法、美三國分別簽訂通商章程。同年四月,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以武力脅逼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中俄《璦琿條約》,強行割占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片土。九年五月,英、法、美藉口換約又派軍艦到大沽口。清政府以大沽設防為由,指定各國由北塘登入赴京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英、法公使蓄意挑釁,堅持從大沽溯白河進京。五月二十五日(6.25),英法兵艦突然進攻大沽炮台,守軍奮起抗擊,擊沉擊傷敵艦十艘,傷斃敵兵四百六十餘人,重傷英艦隊令何伯,聯軍敗退。十年,英法再組聯軍,攻占舟山,並先後進據大連灣、煙臺。六月十五日,攻陷北塘;七月五日,占大沽;七月八日,占天津。清政府急於求和,英法則決意侵占北京,致使天津、通州談相繼破裂。八月八日,鹹豐帝逃亡熱河(治今河北承德市),留恭親王奕訴為欽差大臣議和。八月二十九日,英法聯軍占領安定門,控制北京城,洗劫、焚燒圓明園。九月,分別與英法公使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中英、中法《續增條約》(即《北京條約》)。俄國公使以“調停有功”,於十月二 * 簽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法軍和英軍分別於九月十九日、二十七日撤出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詞語分解

  • 第二的解釋 詳細解釋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 戰爭的解釋 為政治目的而進行的武裝鬥爭戰爭罪行詳細解釋.民族、國家、階級、集團之間的武裝鬥爭。《史記·秦始皇本紀》:“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戰陣攻守·戰爭》

歷史知識推薦:李師道

?— 唐高麗人。李正己孫,李納之子。元和元年,兄淄青節度使李師古死,部下迎立之。遣使入朝,請輸兩稅,申官吏,守鹽法,任為知留後。十年,淮西吳元濟反,與之勾結,燒河陰漕院錢糧,以牽制唐軍。又使人刺死宰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第二次鴉片戰爭歷史

相關歷史

第二次鴉片戰爭_第二次鴉片戰爭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