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長制

糧長制怎么寫好看

糧長制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代為保證政府稅收而實行的一項措施。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政府規定,每納糧一萬石為一糧區,由地方官選任田多的地主為糧長,正副各一人,負責徵收該區稅糧,每年七月督運到京。凡按時運糧到南京的糧長,明太祖都親自召見,並量才錄用,授以官職。嘉靖時,每區糧長多至十人以上。他們勾結官吏、里長,敲榨勒索,中產之家多遭破產。糧長制一般推行於稅額較多的地區,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邊遠省區,不設糧長。一條鞭法實行後,賦役徵收由地方官吏直接辦理,糧長制廢除。

詞語分解

  • 糧長的解釋 明 清 所設徵收、解運所在糧區田糧的人員。由糧區內大戶充當。《明史·食貨志二》:“里甲催徵,糧戶上納,糧長收解,州縣監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鄉亭之職》:“ 明 初以大戶為糧長,掌其鄉之賦稅
  • 制的字典解釋 制 (⑦製) ì 規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憲。 限定,約束,管束:制止。制裁。專制。制約。抵制。節制。制動。制海權。 法規,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依照規定的標準做的:制錢(中國明、清兩代稱

歷史事件推薦:後燕

十六國之一。鮮卑貴族慕容垂建立。淝水戰後不久,慕容垂即與苻氏前秦政權決裂。燕元元年公元年,慕容垂於滎陽今屬河南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燕王。隨即引兵二十萬,東下進攻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前秦守將苻丕戰敗西逃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糧長制歷史

相關歷史

糧長制_糧長制介紹_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