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勇營制度

勇營制度

清代兵制之一,即將帥自招的募兵制度。乾隆以後,清朝“經制兵”八旗、綠營暮氣日深,國家有事即招募鄉勇,組成勇營,其兵士稱“勇”。鹹豐以前,勇營均屬臨時招募性質,以補用兵時綠營兵力之不足。兵事一過,即行遣散。鹹豐、同治年間,太平軍和捻軍馳騁於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清朝統治岌岌可危。曾國藩奏稱團練無濟於事,綠營兵不堪戰守,主張改弦更張,編練新軍。他在長沙編練湘軍, “選士人,領山農”。他以各級將領為中心,先設官,然後由官招兵。其制恰與綠營制度相反,故兵隨將轉,兵為將有。後起之淮軍和各省之勇營,其制均仿自湘軍。湘軍和淮軍等當時俱稱為勇營,以別於國家“經制兵”綠營。勇營制度開始代替綠營制度。

勇營制度字典分解

制度的解釋 (1) [system;institution]∶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管理貨幣制度(2) [order]∶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以

多學一學:勇蟲【歷史典故】

源見“螳臂擋車”。指螳螂。晉 葛洪《抱朴子.廣譬》:“是以晉文回輪於勇蟲而壯士雲赴,勾踐曲躬於怒蛙而戎卒輕死。”

勇營制度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