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
清末李鴻章編練的武裝。以淮南地主團練為基礎,故名。同治元年(1862)李鴻章以淮南團練五營為基礎,曾國藩撥湘軍數營相助,創建而成。全軍六千五百人,招募辦法、編制訓練等全部仿照湘軍。三月應上海官紳之請,自安慶乘英輪抵滬,置大營於近郊新橋。購置洋槍洋炮,僱傭英法教官,勾結英法侵略者攻陷太平天國蘇南地區,並配合湘軍赴浙、皖、贛、閩諸省鎮壓太平軍。戰爭中不斷擴大,至太平天國失敗時已達七萬餘人,有洋槍三四萬支,設有開花炮隊、馬隊,成為清朝實力最強的武裝力量。湘軍裁撤後,淮軍成為鎮壓捻軍主力。九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先後抽調軍官赴德學習,在天津設立水師學堂、北洋武備學堂,並建立北洋艦隊。主要將領有劉銘傳、張樹聲、潘鼎新、劉秉璋、周盛波、丁汝昌、吳長慶、聶士成等,形成淮系勢力,是為晚清重要武裝政治集團。中法、中日戰爭中,淮軍陸軍大部潰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淮軍勢衰,漸為新式陸軍代替。
淮軍字典分解
淮的解釋 淮 huái 〔淮河〕水名,源於中國河南省桐柏山,流經安徽、江蘇兩省入洪澤湖。簡稱“淮”,如“淮北”。“淮南”。 筆畫數:11; 部首:氵; 筆順編號:441
軍的解釋 軍 (軍) jūn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x妌g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