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倉
隋、唐時為儲糧備荒而在民間設定的糧倉。因“義倉”設於當地村社,故又稱“社倉”。北齊始征義租,於州縣設倉儲存。開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採納度支尚書長孫平的建議,令諸州百姓及軍人,共立義倉, 藏儲粟麥。義倉委社司登記管理,若遇荒年,即以此谷自賑。開皇十五年,朝廷藉口義倉管理不善,首先規定西北邊境諸州應交義倉的糧食轉運州倉儲存。次年,又將西北邊地的義倉改為州縣官辦。以後又詔義倉,準上中下三等稅,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斗,下戶不過四斗。義倉遂失去原來農民防災自救的性質,而轉變為加在農民身上的額外負擔。唐初將義倉納粟辦法改為按墾田數畝納二升,唐高宗又改為按戶交粟,完全成為一種賦稅。中唐以後,終於演變為國家固定的地稅,納入兩稅之中。義倉所貯除備荒年賑濟外,官府也可以隨意支用。清代在市鎮設義倉,鄉村置社倉,成為官府及土豪榨取農民的工具。
義倉字典分解
義的解釋 義 (義) 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倉的解釋 倉 (倉) cāng 收藏穀物的建築物:米倉。糧倉。倉儲。倉房。 姓。 筆畫數:4; 部首:人; 筆順編號: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