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戊午讜議

戊午讜議

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十一月,金廢偽齊,以許還梓宮(宋徽宗及皇后屍棺)及河南、陝西之地為條件,對南宋誘降,趙構遂又決心“屈己就和”。紹興八年三月,復以秦檜為相,接受金之議和條件。臣僚紛紛上書反對,橫遭冷落打擊。樞密院編修胡銓抗疏,指責趙構含垢忍恥,不顧國家存亡,對金屈膝稱臣;請斬秦檜、王倫、孫近三個賣國奸臣以謝天下;拘留金使,興師伐金,收復失地。朝野上下也紛紛譴責趙構、秦檜的妥協投降行為。趙構決意屈膝求和,乃罷斥胡銓等人,堅持命秦檜代為跪受金朝國書,和議遂成。因紹興八年為戊午年,故史稱這年胡銓等人抗疏反對議和的言論為“戊午讜議”。

戊午讜議字典分解

讜議的解釋 [unbiased comment] 正直的議論

也學習下:戊午讜議【歷史知識】

南宋紹興七年(1137),金完顏昌(撻懶)等掌政,廢劉豫偽齊政權,放宋使王倫等南歸,轉達和議信息。八年,高宗以秦檜為相,接受金議和條件,文臣武將紛紛上書反對。樞密院編修官胡銓抗疏,指責高宗含垢忍恥,向殺父之仇屈膝稱臣,力主斬秦檜、王倫及參知政事孫近,以謝天下。范如圭指斥秦檜必遺臭萬世。臨安軍民群情激憤,聲討秦檜。高宗決心議和,逐胡銓,命秦檜代為跪受金朝國書,遂成和議。紹興八年為戊午年,故史稱當年

戊午讜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