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干涉還遼

歷史字典解釋

沙俄聯合法國和德國共同干涉日本退還甲午戰爭中割占的遼東半島,以爭奪侵華權益的事件。沙俄早就覬覦中國東北。中日馬關議和期間,它聞知日本議割遼東半島,即一面對日本施以軍事威脅,一面拉攏列強中其他國家以共同進行干涉。當時德國既急欲在中國占一個軍港,作為對華侵略擴的基地,又企圖將沙俄的禍水東引,以削減其對本國東部邊境的威脅。法國是沙俄的盟友,也想乘機向清政府敲詐勒索,攫取更大的侵略權益。所以,德、法兩國積極回響沙俄。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六天,即1895年4月23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俄德法三國分別照會日本政府,“勸告”它放棄遼東半島。當時日本在戰爭中消耗頗大,根本無力與三國抗衡。日本向英國和美國請求援助,但英、美都從各自利益考慮,不肯站到日本方面而得罪俄、德、法三國。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便採取對三國全然讓步,對中國一步不讓的方針,於5月4日(四月十日)聲明接受俄德法三國“勸告”,但要清政府以相當款項補償。俄德法三國與日本以中國領土作交易,於10月19日(九月二日)在日本東京達成協定,規定清政府付“贖”遼費庫平銀三千萬兩,自交款三個月內日軍撤離遼東半島。11月8日(九月二十二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遼南條約》,完全認可了四國的協定。俄、德、法三國藉口干涉還遼有“功”,強迫清政府給予租借軍港、修路、開礦等特權,沙俄更乘機迅速擴張在中國東北的侵略勢力。

詞語分解

  • 三國的解釋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公元; 詳細解釋指 東漢 後出現的 魏 、 蜀 、 吳 鼎立的歷史時期。從公元年 曹丕 稱帝始,到年 吳 亡止。或將 漢獻帝 在位的年代-亦計入該期。亦以指 魏 、 蜀 、 吳

歷史事件推薦:南書房

清康熙時為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而設定的機構。清初實行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滿族貴族權力極大,不僅與皇帝獨攬大權相牴觸,而且不利於清朝進一步爭取各族,特別是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加之後來議政王大臣“半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三國干涉還遼歷史

相關歷史

三國干涉還遼_三國干涉還遼介紹_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