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部郎

祠部郎怎么寫好看

祠部郎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晉南北朝尚書祠部長官通稱,亦稱祠部郎中,資深勤能者可轉侍郎。多以明禮通儒充任。魏、晉、宋六品,梁五班,四品、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中五品上,郎從五品中,二十三年皆稱郎中,六品,仍可通稱為郎; 北齊六品上。隋初改名祠部侍郎,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祠部侍郎”為此名,為禮部祠部長官,從五品。仗改名“祠部郎中”。參見“祠部”。


官名。隋初祠部司的主官為祠部侍郎,煬帝改諸曹侍郎為郎,稱祠部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加中字,稱“祠部郎中”,見該條。

詞語分解

  • 祠部的解釋 官名。 三國 魏 尚書有祠部曹,掌禮制,歷代因之。 北周 始改為禮部。 隋 唐 別置祠部曹,屬於禮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國忌、廟諱、卜祝、醫藥等,及僧尼簿籍。 宋 元 迭有變革, 明 改為祠祭
  • 郎的字典解釋 郎 á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員外郎。 姓。 郎 à 〔屎殼郎〕“蜣螂”

歷史官職推薦:儀鸞局收支都監

官名。金置,屬儀鸞局。員額二人,一人掌給受鋪陳諸物;一人掌萬寧宮收支庫。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祠部郎歷史

相關歷史

祠部郎_祠部郎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