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護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①鮮卑首領。《三國志·鮮卑傳》引《魏書》:“和帝時,鮮卑大都護校尉廆帥部眾從烏桓校尉任尚擊叛者,封校尉廆為率眾王。”②地方長官臨時設職。《晉書 ·劉弘傳》:“太安中,張昌作亂”,……“弘遣南蠻長史陶侃為大都護”,“為都戰帥。”③都護府長官。唐高宗永徽 (650—655) 中置,親王遙領都護,曰大都護,以副大都護兼王府長史,主大都護府事。五代後唐明宗長興三年 (932) 只置安東、安南、安西、安北四大都護。宋朝漸廢。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 復置,從二品,掌畏兀兒舊領州城及畏兀兒人入屬漢地者之詞訟。
官名,不同朝代其職掌也不一樣。
1、漢代鮮卑設此官,相當漢朝的將軍、校尉,為領兵將領。《三國志·鮮卑傳》:“鮮卑步度根既立。”註:“《魏書》曰:和帝時,鮮卑大都護校尉廆(音guī或 wěi)帥部眾從烏丸校尉任尚擊叛者。”
2、晉朝在有戰事時設此官,為臨時的戰地指揮官,戰爭結束,此官號即廢。《晉書·劉弘傳》:“太安中,張昌作亂。”“弘遣南蠻長史陶侃為大都護。”
3、唐朝為大都護府長官,掌統管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罪、總判府事。唐朝在邊遠地區設大都護府,如北庭、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大都護府設大都護一人,從二品;副大都護四人,正四品上;還有長史、司馬、錄事參軍等官。參看《舊唐書·職官三·大都護府》、《新唐書·百官志四下·大都護府》。五代後唐明宗年間,置安東、安南、安西、安北四大都護府。宋朝漸廢。
4、元朝也置大都護,從二品,掌 * 爾舊領州城及 * 爾人入屬漢地的與漢人的訴訟。
詞語分解
- 大都的解釋 中國元朝;首都,即今北京, 年在建設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詳細解釋.古代王畿外圍公的采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小都之田任縣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鄭玄 註:“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
- 護的字典解釋 護 (護) ù 使不受侵犯和損害:保護。護衛。護理。護士。護航。護林。辯護。守護。 掩蔽,包庇:護短。庇護。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歷史官職推薦:珍羞署丞
官名。即珍羞丞。
![大都護_大都護介紹_歷史知識](/img/7/267/n5Gcucmbhp3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jpg)
![大都護_大都護介紹_歷史知識](/img/c/93a/cmbw5yb1NWdpp2LzV2Zh1Wav02bj5yZuF2duFWakl2Yu02LvoDc0RHa.jpg)
猜你喜歡:
![大都護_大都護介紹_歷史知識](/img/f/b0d/0Xfn1WS0NncpZmLtVGdpt3e.jpg)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