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郡都尉

郡都尉

官名,漢置,原名郡尉,景帝中二年更名郡都尉,俸比二千石,佐郡太守典武職甲卒,掌治安,防盜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郡尉》,《後漢書·百官志五·州郡》。


官名。戰國時,秦及三晉諸縣均有尉,郡當亦有尉。秦統一後沿置,故《漢書·百官公卿表》謂:“郡尉,秦官。”漢初郡亦置尉,佐郡守典武事。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更名郡尉為郡都尉,秩比二千石,後增三輔及大郡都尉之秩均為二千石,故都尉與太守的地位約略相等。太守總治軍民,都尉助太守分管軍事, 故太守稱為郡將, 都尉稱為副將。朝廷詔書不能直接下達都尉,而由太守轉下;太守下郡內諸武職的文書,由都尉承轉;甲郡致乙郡都尉的文書,由乙郡太守轉下;都尉上太守的文書稱“敢言之”,而太守下都尉的文書則稱“敢告”。都尉有單獨的治所,不與太守同城,太守治所一般在首縣,都尉治所則不在首縣,故《漢書·地理志》夾注中多標明某縣為某都尉治所。都尉的官署和太守一樣也稱為府, 有自己一套佐屬:佐官有丞一人,秩六百石,由朝廷任命,與太守丞之秩相同;自辟的屬吏亦有祭酒、掾、史、屬、書佐諸階,如太守府之制。祭酒、掾、史並見《後漢書·任延傳》。敦煌玉門都尉有掾、屬及書佐。其屬吏分職之可考見者,有主簿、功曹、議曹、門下掾。桓帝時京兆虎牙都尉有主簿,見《三國志·魏書·閻溫傳》注引《魏略》。任延為會稽都尉,有功曹,又署吳人龍邱長為議曹祭酒,見《後漢書·任延傳》。河南都尉有門下掾,見《後漢書·公孫述傳》。以上為府內之職,內郡及邊郡諸都尉均置之。至於都尉所屬的武職,內郡有司馬、千人;邊郡分部置都尉,有候、千人、司馬東漢時邊郡所屬武職尤多。郡都尉的職務既是分管軍務,故郡內一切軍事行動,均由都尉負具體責任。如每年都試,即由郡都尉具體部署,郡境內的治安工作,也是由都尉具體負責。盜賊和豪強往往相互勾結,故都尉既治盜賊,又制豪強;且和太守一樣以時行縣,以巡禁盜賊。都尉在名義上號為佐太守典兵事,但事實上因其直接統率軍隊,實際上握有一郡的兵權,常與太守才氣相凌,爭衡不睦。有時為了軍事上的需要,朝廷在某些郡僅置都尉,兼行太守之事,以利於軍事的推進。王莽執政時期,翟義以都試舉兵,光武帝劉秀亦欲以都試起事,其事都與都尉有關。劉秀即位以後,於建武六年(公元30年)罷內郡都尉,並其職於太守,罷省都試之役。名義上雖說與民休息,可能亦寓有統一行政、增加效率之意,且可杜絕因都試而行叛亂之弊。又自西漢武帝以後,邊疆新設諸郡以郡境遼闊,往往分部置都尉。東漢時邊郡因軍事需要,仍置部都尉以佐太守分部領兵。其後內郡有劇盜時亦往往臨時置都尉,事訖即罷。三國及西晉承漢制,郡亦有置都尉的,且有東西南北部之分。漢末及三國,都尉已領民比郡,名為某郡某部都尉,實與某郡在行政上已毫無關係。其後諸部都尉多改稱為郡,如蜀郡北部都尉,蜀改為汶山郡;會稽東部都尉,孫亮改為臨海郡。至東晉南朝時,郡都尉之見於史傳者,僅有武陵郡的沅頭都尉,見於《南齊書·五行志》及《陳書·世祖紀》, 於陳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廢。此後即無郡都尉之名。

郡都尉字典分解

尉國語字典 尉 wèi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縣尉。都尉。衛尉。太尉。 軍銜的一級,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 〔尉氏〕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姓。 尉 yù  ㄩˋ 〔

多看看:郡國從事【歷史官職】

官名,漢置,每郡國一人,掌督促文書,察舉非法。見《後漢書·百官志四·司隸校尉》。

郡都尉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