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
殿試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選舉制度。科舉考試名。又稱御試、廷試,親試。唐武則天曾策問貢士於洛城殿,為殿前試士之始。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從下第舉人徐士廉所請,創立殿試製度,為科舉最高一級考試禮部試後再由皇帝親臨覆試。內出試題及出處義理,由御藥院雕印。八年,又別為升降等第,始有省試、殿試之分,省試第一名為省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此後,取士大權收歸皇帝,中第者為天子門生。金朝,設讀卷官十九人,初黜者亦賜第,稱為恩例。初或設二狀元,後改一名。元朝,設考試官二人,讀卷官二人,又以監察御史二人參掌其事。明朝,以翰林及朝臣有文學者為讀卷官,共閱試卷,擬定名次,呈皇帝裁決。清朝,會試中式者赴殿試,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一名稱臚傳。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考試多在四月舉行。殿試揭曉,皇帝升殿傳臚,宣布名次,張榜於長安門外。
科舉考試的方式之一。又稱廷試或御試,實際上是省試的一種複試。唐武后載初元年(公元6 * )曾在洛陽殿策問貢士,不過此時是以考功郎中負責取士,武后的殿試不過是下行其事,並不是省試的複試。至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翰林學士李防知貢舉,下第人徐士廉擊登聞鼓,訴李防用情取捨,考試不公平,太祖對落第人重新御殿重試,續取二十六人,李昉原取十一人中罷黜李昉之同鄉一人。但這次殿試並不是重定名次,只是把續取者排列在原取者之後一同放榜,所以不能算作是殿試以後的一級考試。至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始正式以殿試為省試的複試,按殿試成績重定名次,因此有省元和殿元的區分。殿試第一名者稱為狀元。殿試時間是緊接在省試之後,亦在解試次年的春季。殿試進士與諸科,其內容初始為詩賦,至太宗時加論一首, 此後遂以三題為準,至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罷詩賦,論三題,專以策定看,限千字以下。試卷評閱,分為五等:學識優長,詞理精純為第一等;才思該通,文理周率為第二等;文理俱通為第三等;文理中平為第四等;文理疏淺為第五等。上二等為及第,三等予出身,四等予以同出身。金代稱殿試為御試,在會試之後進行。明制殿試亦在會試之後,合格者為進士, 分一、二、三甲, 一甲稱進士及第,二甲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一甲只三名,授修撰、編修,稱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之入翰林,從這時開始。一部分進士令其觀政於諸司,其在翰林院、承敕監、中書六科的稱為庶吉士,在六部都察院諸司的仍稱進士。庶吉士及觀政進士之名,也都從這時開始。其餘進士,有的授主事、中書諸官,有的授推官、知州、知縣等官。清代殿試, 分甲授職全與明代相同。只是在四月份考試,分甲後,又有朝考分等,殿試所試為對策,朝考所試為論及詩,均不重視文章優劣,而專注重文字與書寫功夫。字貴停勻整齊,忌別體字,忌錯落,不符合要求的,要把名次往後排,兩次考試的等第可以相互平均。選庶吉士的名額較多,有列一百餘人的。乾隆以前須學習滿文書寫,其後只是課讀詩文而已。
詞語分解
- 殿試的解釋 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皇帝親臨主持詳細解釋.科舉考試中最高一級。皇帝親臨殿廷策試。也稱廷試。源於 西漢 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於 唐 武則天 天授 二年於 洛陽 殿前親策貢舉
- 殿的字典解釋 殿 à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會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宮殿。寶殿。金鑾殿。殿堂。殿閣。殿上虎(喻敢諫之臣)。殿試。 〔殿下〕對親王或太子的敬稱。 在最後:殿後。殿軍。 筆畫數:; 部首:殳
- 試的字典解釋 試 (試) ì 按照預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試車。試圖。試航。試問。嘗試。試金石。 考,測驗:試場。試卷。試題。筆試。考試。口試。 筆畫數:; 部首:訁; 筆順編號:
歷史官職推薦:中外都督
即“都督中外諸軍事”的省稱。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殿試歷史
猜你喜歡
潁川衛的歷史解釋
明洪武初置,屬河南都成敗榮枯的歷史解釋
並列衰敗興盛等不同情萬代一時的歷史解釋
同萬世一時。梁書陳伯吳昇的歷史解釋
明安慶府懷寧人,字亨梓潭湖的歷史解釋
在今湖北鹹寧市北。方永濟橋的歷史解釋
隋建,在今河南宜陽縣博城縣的歷史解釋
隋開皇十七年改汶陽縣西江小三峽的歷史解釋
在廣東省西部德慶縣高安北大將軍的歷史解釋
官名。西晉置,安北將李宇的歷史解釋
靈夔曾孫,嗣魯王道堅蚩蚩之氓的歷史解釋
蚩蚩無知,痴愚。氓同枕戈泣血的歷史解釋
宋書桂陽王傳樂毅歸趙天津縣的歷史解釋
清雍正九年置。治今天交趾縣的歷史解釋
隋開皇十年置,屬交州南幽州的歷史解釋
北魏置,治所在趙興郡重溝鎮的歷史解釋
在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列異傳的歷史解釋
書名。志怪小說集。三長樂縣的歷史解釋
三國魏置,屬魏郡。治士吏的歷史解釋
官名。下級軍官。地位夔一足的歷史解釋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