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

官名。① 隋初兵部司兵司長官。初為六品上,文帝開皇六年(583) 升從五品。煬帝大業三年(607) 改名“兵曹郎”。②兵部次官。隋煬帝大業三年(607) 始置,員一人,正四品。唐增為二員,與尚書分掌武官銓選、勛階考課之政,正四品下。時尚書常由宰相兼任或為外官帶職,部務實由侍郎主持。高宗、武則天、玄宗時,曾隨本部改名司戎少常伯、夏官侍郎、武部侍郎,尋各復舊。中唐以後,職權日輕。五代因之。北宋初為四品寄祿官,表示品級俸祿,不預部務,神宗元豐 (1078—1085) 改制後,始成為職事官,置一員,從三品。南宋與尚書不並置,員一至二人。遼朝為南面朝官。金朝置一員,元朝置一至二員,皆協理部務,正四品。明初置一員,正四品;洪武十三年 (1380) 分置左、右侍郎,正三品。隆慶四年 (1570) 添注侍郎二人,尋罷,萬曆 (1573—1620) 復置。又或增設一人,加協理京營戎政銜,掌京營操練之事。清朝順治元年(1644)改左、右參政為左、右侍郎,滿、漢各一員,凡四員。各省巡撫例加兵部侍郎銜。又設會同管理館所侍郎一員。順治十一年,置督捕滿左侍郎、漢右侍郎各一員,掌追緝逃亡旗人,康熙三十八年 (1699) 省並刑部。清初滿、漢軍員正二品,漢員正三品,順治十六年改皆正三品,康熙六年 (1677) 復舊,九年復皆為正三品,雍正八年 (1730) 皆升正二品。光緒三十二年 (1906)改兵部為陸軍部,遂廢。


官名。隋始置,為兵部尚書的副職。唐制兵部侍郎正四品下,宋升為從三品。金元仍為正四品,明升為正三品。清又升為正二品。員額唐二人,宋金為一人,元二人,明左右侍郎各一人,清初於兵部設督捕侍郎滿、漢各二人,掌旗人逃亡之事,其下有左右理事官及郎中、員外郎,主事及司獄等官。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載撤,與各部統一編制,設左右侍郎滿、漢各一人。

兵部侍郎字典分解

兵部的解釋 [Department of War in feudal China] 古時官署名,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長官為兵部尚書,有時稱為武部,清末改

侍郎的解釋 [assistant minister] 中國古代官名,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次於尚書兵部侍郎

順便了解:兵不雪刃【歷史典故】

《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兵部侍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